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吉祥图、吉祥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哲学观念和精神特征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神特征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精神特征:第一,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第二,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第三,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第四,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依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在这里,本文试以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为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这便是“吉祥图案”或称“寓意图案”的发端。如于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常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的现实存在,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以后历代此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样:“瓜瓞绵绵”,赓续不断了。如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瓦当、画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碑雕、石刻,宋代陶瓷、织锦等,都作有丰富精彩的“吉祥”图像或曰“吉祥”图案。真正具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蕴意及其形式美表现特征的,是绘制于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左二树四枝“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