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生态景观修复公园设计说明该项目位于湖北宜昌市西陵区,北邻西陵大道,南面为大片居住楼和商业楼,西邻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西陵大桥,设计总面积大约为20公顷。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而项目所处绿地整体南高北低,高差总约4米左右,西面的绿地除有一段长178米的陡崖外,较东面的绿地势更为平坦。该项目依托于长江三峡项目,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编制过多轮次的建设规划,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原确定的阶段目标已提前实现。如此浩大的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以及水生生物环境带来影响。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开挖创面、堆料场及大型机械的碾压等对工程管理区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坝的建设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改变;大量漂浮物、生活固体垃圾和污水需要进行处理;针对上述环境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所以在项目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突出工程景观与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尊重长江,尊重自然生态,建绿色三峡,偕江山共舞,营造大坝与自然相协调,大气磅礴的整体性景观。在该项目中,我们要将此处缓坡绿地改造成为一处充满生机的生态栖息地,另外,还需要改善水质,水文状况,景观和休憩场所,使该场地更加亲民,成为一处户外课堂,向人们展示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精彩交融。一直以来,城市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破坏,而由此造成气候变化容易引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这将极大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提升城市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响应习总书记的“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使公园绿地承担调节城市雨洪的能力,建造有“弹性”的绿色城市。只有城市具有“弹性”这种能力,才能在遇到一定外在条件变化或冲击后,能适度地去抵制干扰,保持或重新回到平衡状态。对于该位于长江三峡影响范围内的城市绿地公园,现状的稻田果园所构成的梯田生态系统与景观模式,有利于实现原有生态系统的提升和景观模式的延续,规划提出建设雨洪生态系统和营造观赏性绿地景观两大策略,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落实到公园设计和建设中。针对场地中的几个问题1、防洪与生态挑战,如何形成有防汛功能的弹性景观,同时保证水源地的水质。首先全年水位变化剧烈——库区内全年水位波动近20m,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景观效果的保障形成了挑战。其次城市污水处理——配合治理整顿城市的点面源污染,保障水库的水质,是本案的重要挑战。然后城市雨水处理——如果城市地表径流直排入水库,一方面缺乏基本的净化处理,一方面也是对水资料的浪费。将雨水进行适当净化与利用将成为本案设计的亮点。2、现状生硬的高差处理方式,如何在消化高差的同时达到生态恢复和良好的景观效果。首先场地内高差处理——场地内由于高差被划分为3个台层且每个台层的高差平均都为10m,场地内还存在两处陡崖,如何柔和处理高差也是一项重要挑战。其次连续的景观——配合在剧烈高差下如何创造连续性景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3、修复和改善矿山废弃地生态系统,并在有限的空间下创造户外休闲空间。首先矿区污染修复——如何建立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将原来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再造。其次库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市民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休闲体验,提升户外开放空间的品质,丰富活动空间的种类也是本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的解决办法有一下几点1、、构建防汛梯田,分层次建立护坡景观,利用生态手段设计。农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灵感。防汛梯田:抬田的蓄水、防汛作用,分层种植、下渗雨水,消解过陡高差。抗水流冲刷,防水土流失山城河流做法。2、利用滨河湿地、绿地净化、过滤雨污。利用潜流湿地及箱涵,将大量净化后的水体导入梯级台地;经过台地的层次净化,最后排入湖区。3、生态恢复手段:受损农地再利用、废弃矿井资源在开发、合理开发和保护未利用废弃地、地址灾害防治、生态景观建设。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认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4、提升户外开放空间品质、丰富市民活动场地。首先以总体规划发展为框架,研究发展户外空间的模式,提供不同的景观段落(分区)。其次多种活动场地类型:结合梯级抬田,防护林,雨污净化等场地,引入慢行系统及多种停留活动场地。即该项目意在打造一个应对场地严重的生态破坏的弹性绿廊、净化污染的雨洪海绵、市民游憩的户外景观。所以项目中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有生物修复手段,雨洪管理手段、台层净水手段。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根据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种类,它可分为有机污染生物修复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和放射性物质的生物修复等。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雨洪管理是从建设以防洪为目的管渠工程将雨水直接排入河流,到修建大量的处理设施集中对雨水进行处理,最后到分散式处理、尽量将雨水就地解决和处理的过程。我国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紧缺状况,需要通过整体的、综合的、多目标的解决途径,而非单一目标或工程的方式来解决。未来场地将建设公园湿地,除了增加蓄积城市雨水,调节长江河道水体功能外,还可以恢复河道亲水功能,促进水体净化功能,实现水生态,水文化的提升。在公园内部设置湿地净化系统,净化城市污水、净化游人活动对于长江水体的污染。作为长江三峡水库区内,在调蓄期间水位变化较大,为保证不同时间段的亲水效果,规划中将打造沿岸湿地植物系统和水生植物系统,以及多层次的亲水平台,营造亲水景观。即利用该绿地公园雨洪调蓄功能与湿地净化功能、湿地景观功能的统一,营造水生态环境。城市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就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该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需要满足周围居民及有人的观赏及游憩的需要,甚至是城市中小学生的科普需要。即该绿地公园为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建设足够观赏平台,休息平台,科普建筑等,同时需要采取活泼大胆,变化多端的构图,将自然环境融入城市环境之中。参考文献:1.冯璐纽约弹性水岸公园设计实践与启示-以布鲁克林大桥公园为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12.李琼城市视野与研究精神[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83.马艳红冷红面向可持续的区域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决策探析[M].中国园林出版社.2016-24.张合平环境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075.盛连喜冯江王娓环境生态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董泽仁河流生态修复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87.赵柯夏青青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城市水空间体系生态规划法.2009-01-198.赫伯特.R.斯卡尔一个抚慰身心的场所[M]人民军医出社.2014-09-149.布莱恩.E.贝森创造技术与自然共融的可持续景观[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