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动态信息2011年第60期(总第226期)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编2011年8月1日长江中下游水稻中后期水肥管理技术措施一、合理施好穗肥水稻穂分化发育形成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期。水稻开花后的光合物质生产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合理施用穗肥,对提高花后物质生产量,促进大穗形成,提高分蘖成穗数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目前大部分品种穗型较大,如绝大部分的超级稻品种,必须在适宜群体茎蘖数基础上,合理施好穗肥。穗肥施用的技术关键是:第一,穗肥施用的适宜时期。水稻穗肥一般在倒2-4叶期间,可以一次施用,也可分二次施用,大多在倒3叶施用。穗肥施用的适宜时期是在群体高峰苗已过,群体叶色明显褪淡显“黄”的生育时期。如果中期群体大,叶色不落“黄”,则不宜施用。因此在生产上,根据品种分蘖特性、土壤肥力,适当降低施用基肥和分蘖肥量,确保施用穗肥时,水稻群体高峰苗开始下降,群体叶色明显褪淡显“黄”。合理的穗肥施用时间与数量因地、因种、因苗合理确定。第二,群体和叶色正常型的穗肥施用。施用穗肥时,该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量适宜、叶色正常,即带蘖中大苗手工栽插稻的高峰苗控制在适宜穗数的1.3-1.4倍(机插稻、抛秧稻和直播稻可提高到1.4-1.5倍),叶色于无效分蘖期按时落黄。这类田块可在倒4叶和倒2叶分两次施用穗肥,南方粳稻穗肥用量约占总施氮量的40-50%,杂交籼稻约占总施氮量的20-40%。一般后期光温条件较好可多施,南方粳稻可多施,寒冷地区、稻瘟病重发地区要少施,苗数少的多施,苗数多的少施。第三,群体偏小和叶色落黄型的穗肥施用。施用穗肥时,该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量偏小、叶色早落黄,即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不够苗,高峰苗不足适宜穗数的1.3倍,群体叶色在拔节前提早落黄。这类田块应提早到倒5叶期开始施穗肥,并于倒4、倒2叶分二次施用。氮肥用量,粳稻可比原计划穗肥增加10-15%,杂交籼稻穗肥也应适当增加10%左右。第四,群体过大和叶色偏深型的穗肥施用。施用穗肥时,该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过大、叶色偏深,带蘖手插稻高峰苗达到适宜穗数1.5倍以上(机插、抛秧和直播稻群体茎蘖数在1.6倍以上),群体叶色至拔节期仍不褪淡显黄的旺长群体,穗肥要推迟并减量施用。粳稻品种,叶色若至倒2叶显黄,穗肥用量为设计用量的40-50%;若至倒1叶叶色显黄,用量为设计的20-30%;若至倒1叶期群体叶色仍不落黄,则穗肥不施。杂交籼稻品种也应减量施用穗肥,或仅适量施用磷钾肥。二、切实加强水分管理水稻中后期水分管理的技术关键是搁田控蘖促根。水稻搁田是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深扎,改善株型和群体结构,减低田间湿度和减少纹枯病的有效增产措施。今年中稻生长期间光温条件较好,部分地块分蘖多,群体大,若田间搁田不到位,容易造成叶片发披,早衰倒伏,特别是一旦在分蘖高峰期遭受台风、暴雨侵袭,影响将更为严重。为此,必须切实抓好水稻搁田,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技术关键点:一是把握搁田时间。按照“时不等苗,苗不等时”的要求,科学把握搁田时间。“时不等苗”指的是当水稻生育时期达到搁田时间,不管苗数是否达到搁田要求,应该开始搁田;“苗不等时”指的是当群体苗数达到搁田时间,不管水稻生育时期是否达到搁田要求,应该开始搁田。一般在群体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左右时断水搁田。从生育期看,一般在无效分蘖期到穗分化初期,也就是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一个叶龄开始至倒3叶期结束。操作中因品种类型而异。二是及时开沟排水。搁田的方法是开沟排水,在移栽是要留好田边四周的围沟和纵横丰产沟,在搁田前人工开沟,现在可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轻便稻田开沟机开沟,提高开沟作业效率。三是掌握搁田标准。搁田程度还要看田、看苗、看天而定。稻田爽水性良好的稻田要轻搁,而黏土、低洼稻田可重搁。阴雨天气、苗数较多、苗势较好的田块要适度重搁田,苗数较少、长势较差的要轻搁。通过搁田达到土壤的形态以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搁田以稻田变硬、叶色落黄、叶片变挺为主要指标。在多雨地区、土壤黏性重情况下,搁田需提早排水,但在少雨地区,可通过计划灌水,适时让土壤自然落水来实施搁田。在有效叶龄期前茎蘖数达到适宜穗数要适当重搁早搁田,如果稻田群体生长比较弱,可适当推迟搁田和适当轻搁。四是抓住时机复水。搁田都要求在倒3叶末期结束,进入倒2叶期,田间必须复水,否则会因搁田造成干旱影响穗发育,造成穗粒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