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的和谐关系,构建起以学生为本,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行为训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任职条件第二条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责任心强,为人正派,爱生敬业。第三条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经验或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或管理水平及较强的科研能力。第四条熟悉所指导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环节,熟悉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五条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且具有一年以上的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经历。第六条上一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的在岗在编教师和管理干部。第三章组织和管理第七条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教务处负责人任组长,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及导师的工作、考核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评选优秀导师等事项。第八条学校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对全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进行指导,对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第九条各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院长或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具体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鼓励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担任导师。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受学校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导师受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的领导。第十条设立《本科生导师指导册》。《本科生导师指导册》发至每位被指导的学生,由学生本人保管。《本科生导师指导册》设导师指导记录栏,由指导教师根据指导工作情况随时填写对学生的指导建议及约谈记录等。《本科生导师指导册》由学院每学年收回一次,检查导师工作情况。指导周期结束,学院收回并保留《本科生导师指导册》。第四章导师职责第十一条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第十二条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第十三条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第十四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入学、选课、专业方向选择、双专业双学位选读、个人学习计划制定、读好书、学年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考研、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第十五条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原则上每月与被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1次,一学期面谈或集体指导3——6次。每次约谈之后需在被指导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指导册》上填写指导记录并签名。第十六条在学校导师制领导小组、学院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教务、学生管理等部门做好相关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第五章导师选配第十七条符合条件的教师原则上都应担任导师,聘其为四年。第十八条学校机关部门、学院的党政管理干部也可以受聘担任本科生导师。第十九条生师比偏高的院系可以聘请公共教学部、研究所的教师担任导师。第二十条新生入学后,为每名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周期4年。第二十一条学生配备数量由学院根据各自的师资情况确定,为保证指导质量及效果,原则上一个导师一个年级指导学生不得超过15人。第二十二条学院要统筹安排,认真做好本科生导师的选配、协调和实施工作,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及工作细则由学院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本学院的特点自行制定。第二十三条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学院可采取教师自荐、教研室推荐、学院指定等方式拟定导师名册,并负责在新生报到时公布。导师名册应包括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职称、高校工作年限、实务经历、评价等基本信息。学院在正式聘任后将导师名单分别报送教务处备案。受聘导师不得随意更换指导的学生,学生也不得随意更换导师。确因特殊情况须更换的,须经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研究同意后更换。对于不负责任和不能履行导师职责的导师,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应及时撤换。第六章学生职责第二十四条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第二十五条每学期初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调整本学期的学习计划。第二十六条认真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第二十七条如实填写指导记录。第二十八条客观、公正评议导师的指导情况。第七章工作量认定第二十九条导师的报酬按照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两个课时的标准核算,如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或学生有学业违纪方面的情况,本科生导师不能获得指导该学生的课时补助。第八章工作考核第三十条导师工作考核每年9—10月份进行。由教务处会同人事处、学生处、制定,由学院组织实施。由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档案由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建立。第三十一条导师工作考核主要从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主要考核导师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以及人格品行等;能:主要考核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勤:主要考核导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绩:主要考核导师的工作效果。第三十二条导师工作考核分数由学院测评分、学生测评分、工作次数考核分组成,其中学院测评20分,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根据平时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学生测评50分,学生从导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奉献精神、指导效果、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测评成绩为各个学生测评分数的平均分值;工作次数考核30分,学院根据导师记载的学生指导记录,对导师记录的指导内容、时间、地点、人数等进行审核,对于一学年少于5次指导记录或弄虚作假者,此项以零分记载。第三十三条考核等级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总成绩在80~70,为合格;考核总成绩<70,为不合格;学校每个学年按照不高于10%的比例评选优秀本科生导师,授予“长江师范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并给予奖励。第三十四条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教学年度考核、年度优秀教学奖评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参考依据;考核结果为合格的,不得参加校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和奖励的评选;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得参加各类荣誉称号和奖励的评选,且当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以不合格评定;考核优秀的导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11级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开始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长江师范学院二○一一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