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基础)(突破)(完善)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3课(1949-195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将全境中国开放给美国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内外环境……外交无小事。——周恩来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①②③⑤新中国的十任外交部长⑥⑦⑧⑨周恩来(1949-1958)④陈毅(1958-1972)姬鹏飞(1972-1974)乔冠华(1974-1976)黄华(1976-1982)吴学谦(1982-1988)钱其琛(1988-1998)唐家璇(1998-2003)李肇星(2003-2007)杨洁篪(2007-)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战后世界形势图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国际环境二战后的新格局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重大成就国内环境旧中国屈辱外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旧外交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世界形势图根据地图和教材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有利、不利环境以及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一、背景:国际:有利1.资本主义体系2.社会主义阵营3.民族解放运动4.中国革命5.突出特点削弱形成高涨胜利两大阵营的对立6.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不利)•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依据:2.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向世界宣告的外交原则。(二)基本方针(内容):1.《共同纲领》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内容含义意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另起炉灶”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一边倒?弊多利大联苏附美中间道路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不矛盾。因为:“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思考: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时间: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2、成就:④1955年参加亚非国际会议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17国建交(第一个苏联)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时间外交成就意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万隆会议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5)同苏联等17国建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第一年1953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1955年1、卓越的外交家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就的原因:1、国际原因2、国内原因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英明的外交决策依据政策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依据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成就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小结——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问题探究: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认识:课堂练习:1、(2009广东文基,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2、(2009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3、(2008上海单科,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B4、(2007广东,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改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C5、(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B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主席递交国书后的合影。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阅读:历史纵横)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全身像一幅2.杭州丝织斯大林像二幅3.江西瓷烧斯大林相片二块4.江西瓷烧带斯大林像的盘子十个5.24人用的江西西餐用具全套(共100余件)6.北平铜底烧瓷寿盘一对7.景泰蓝茶具(大小共五件)两套8.康熙青花大瓷花瓶一对9.象牙雕刻的宝塔一尊10.象牙雕刻的女英雄像一对11.象牙雕刻圆球三个12.象牙雕刻八仙一套共八个13.象牙雕刻的龙船一具另外,还有苏联紧缺的大量蔬菜水果(大白菜、大葱、冬笋、梨等),西湖龙井和各地名茶就达一吨。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单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949.10—1950.10(第一次建交高潮)新中国与17国建交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1950.1.6)——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过程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内容:(核心)(保证)(条件)(出发点及结果)3.意义: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载入外交史册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内瓦。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3)内容:《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尼赫鲁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吴努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万隆(亚非)会议(1)背景:(2)内容:(3)特点:(5)“求同存异”方针:(4)意义:万隆精神: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共同的任务: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等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原因:含义:作用: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