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中学李培茂[教学背景]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三线八角”和平行线的画法之后,进一步对平行线的一些特性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前两节的应用与延伸,同时也是进行“平行线的判定”学习的基础。在几何与图形的领域中,“平行”这种位置关系的作用很强大,它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相似、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习的基础,是认识构造几何体的关键。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学课题]1、认知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性质。(重点)2、能力目标:能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参与与研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材分析]课本内容由两大块组成,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间的距离,由于考虑到本节内容开始涉及到推理证明,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维与合情推理预演”上,为此目的,把七节课分成了两节课来进行,第一课时,只研究一个知识点,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课本通过三个问题引出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把这三个问题转化成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定理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较严密的说理能力、推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在教材的处理中,不要减小推理难度,增加以填空形式为主的“模仿推理”训练,让学生在逐渐强化的前提下,对“有根据地进行证明”有所了解和理解,为达到较严谨的推理证明做好铺垫。其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1、对于定理的推导,采用“体验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能自己总结出定量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对“推理证明”有初步的了解。2、练习题的处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高”的教学方法进行,时刻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学习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在合作中进步,在知与不知的碰撞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ab123[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已知直线AB及直线外一点P,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出过P点的与AB平行的直线CD再画出一条截线EF,标出8个角,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的度数,填在下表中:(设计目的:学生自主探究,旨在让学生通实验,体验结论的正确性,减少结论的“突然性”。)(学生作图不一,所填的数值不一,但不影响结论的得出。)观察你所度量的第一类角的度数,你有何发现?再过一点Q,作平行线及截线,验证你的猜想。(根据学生所填写的情况进行交流,时间不宜过长,以2分钟左右为宜。)[课堂探究]1、活动一:交流课前活动单,组内代表发表见解结论: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线被所截,同位角。简记为:两直线,同位角。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因为a∥b,所以(本问题借助对顶角和同位角,不是难点,学生自己可以解决,要充分放手学生。证明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性。)2、活动二如图:已知a∥b,那么∠3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学生证明结论)结论:两条线被所截,内错角。简记为:两直线,内错角。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因为a∥b,所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角角的度数角的关系BAP.abc12345678ABCD12345(注意表述语言的正确性,可让多个学生说几次,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3、活动三如图:已知a∥b,那么∠3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学生证明结论)结论:两条线被所截,同旁内角。简记为:两直线,同旁内角。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因为a∥b,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证明过程的规范性。)4、活动总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最易出错的是“同旁内角互补”,特别强调。可让学生对比识记1分钟。)[应用练习]1)游戏接龙如图,已知AB∥CD,∠1=110°,求∠C的度数。解:∵∠1=110°(已知)∴∠1=∠()又∵AB∥CD(已知)∴∠=()∴∠C=°(变式游戏中,可让学生说出力中任意一个角有度数,让其他同学求出∠C的度数。)2)如图,AB∥CD,∠3=∠4,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1=∠4B、∠3=∠5C、∠1=∠5D、∠2+∠4=180°(此题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其关键是要解决CD是角平分线,注意让学生口答推理过程的根据。)ab123ADCBFE1234abcd123ABCDEFG[典例解析]已知如图:a∥b,c∥d,∠1=106°,求∠2、∠3的度数。解:∵a∥b(已知)∴∠1=∠()又∵∠1=110°(已知)∴∠2=(例题的解决要注意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拓展提高]如图是一块梯形破玻璃的残片,只有上底一部分的两个角,∠A=110°∠D=100°你能求出它下底上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梯形的定义百度文库(提示学生: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即AD∥BC,可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最后展示自己的答案。)[课堂小结]1、知识点梳理:(学生总结)2、疑惑点排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当堂解决)[课堂检测]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相等,相等,互补。2、学写证明过程证明:∵AB∥CD(已知)∴∠1=∠3()又∵∠3=∠2()∴∠1=∠2(等量代换)又∵∠4+∠2=180°()∴∠1+∠4=180°(等量代换)3、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ABCDAE124BCD3F∠1=55°,则∠2=A、35°B、45°C、55°D、65°4、如图:AB∥DE,BC∥EF,求∠B+∠E的度数。5、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D∥BC,(1)图中相等的角有,互补的角有。(2)连接AC,则图中相等的角还有[课后探究]AB∥CD,求下列中间角:(1)求证:∠A+∠E+∠C=360°(2)求证:∠A+∠C=∠E(1、2、3、5由学生口答,4由两名学生展示,一定要注意纠错。)[教学反思]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熟化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开始进入由“已知”到“结论”的证明过程中,在口答和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出现较多的错误,因此,要及时给学生纠正,帮学生逐渐形成较“顺畅”的证明过程。但不要在证明的形式上要求太苛刻,否则将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建议:多口答,多指导,多纠正,并适当地进行学生板演,帮学生找出证明过程中的错误意识。如:直接写出角相等,而不加条件“两直线平行”,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能力。ABCDABCDAEBDCFAEBCDFAABACA1A2Aa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