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一)单元素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本单元,以部分国家的国旗和地区的区旗,及一些特殊标志的图案为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选这个素材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考虑的:这第一点: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是一个民族精神和信念的最高寄托。用国旗做素材,经典、大气,能让学生在了解一些国旗情况的同时,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第二点:是从国旗的庄严性和美丽性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任何一面国旗的设计都不能忽视两个问题:一个是国旗所孕含的意义,一个是图案所预示的美感。而不少国家的国旗图案设计利用对称美来增加他的美感。因此,我们选择了12面图案是对称的国旗,作为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素材。第三点:人们通常用图案做标志,代表一个企业、一种事业或者一个品牌,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通常又是设计图案标志最常用的方法。因此,我们又选择了一些标志的图案作为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素材。2、情景串(二)单元知识分析已学知识三上(3)(热闹的民俗节)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结合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三上(5)(走进新农村)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方向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只平移一次)。(练习出现的2、3)本单元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周对称的定义)。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稍复杂)。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连续平移2次或两次以上)或旋转900。后续学习知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第三学段)美丽的旗帜图案美丽的标志图案(三)本单元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四)单元主要编写特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课标》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在三年级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初步接触了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向一个方向平移一次),本单元教学要求是将一个平面图形进行连续平行或者将一个图形旋转90°,这之间的跨度应该说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图形的旋转,今天的观摩课想必老师也能够感受得到),因此教材在编写时作了十分细致地考虑和安排。1、“操作、观察、思考”三位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的对称、平移及旋转方式的理解。教材不仅设计了折、画等操作活动,还注意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手、眼、脑并用,增强了操作的有效性。如教材88页。这样的编排方式,还为教师使用教科书留有了充分的余地,让教师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教材,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完成活动。(现在学生已经上高年级了,有些东西是可以想象的)2、整合例题内容,从对比和比较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本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设计很有特点,他第一次将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安排在同一个例题里,作为同一个问题一起放给学生去探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和比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明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关键和实质所在(这一点从例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图形在移动的过程中,若方向发生改变了则是旋转,不变则是平移)。“图形关系的核心是分类”。我们这样编排知识点,正好抓住了图形变换方式的核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识。(五)信息窗解读信息窗1(2页)1.情境图(1)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题目为“美丽的旗帜图案”。情景图上呈现的是12个国家的国旗图案。这些国旗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教参在教学资源板块都有介绍,这里我就不画蛇添足了。(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12面含有轴对称图形的旗帜图案。2.知识点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2)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对称轴。(3)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3.教学建议抓住重点,传授技巧。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是本信息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称的意义来探索画图的技巧,掌握画图方法(比如说先找准对称点,然后再连接线段)。找准定位,把握难度。课标关于画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目标是这样定位的: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里有两点是很清楚的,一个是在方格纸画,第二个是画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呢?因为有了方格纸,就有了统一的、直观的长度单位,也就很容易找到对称点,仔细看教材可以发现:课本上不管是例题,还是习题,都是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并且所呈现的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因该说,难度把握得非常好,与课标的比较吻合。因此,教师在设计训练的时候,要尽量与课本保持一致,不要超出教材要求(比如说,你给孩子出示了一个图形,这个图形不是画在起辅助作用的方格纸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才能确定对称点,或者是你提供的图形,不是由纯线段组成的,而是由曲线组成的,那么,这样的要求就有点过高,超出了教学目标,老师在出题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抽象概念,严谨表述。北大数学院的张顺燕教授在他的著作《数学的源与流》中,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是这样归纳的:数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它的抽象性(这个不难理解,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整数的概念、几何图形的概念,这些都是最原始的概念,在这些原始概念上又形成的有理数、无理数、复数、函数微积分、n维空间以至无穷维空间这些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第二是它的精确性,第三是它的应用的极端广泛性。走进行课程以来,我们注意了突出数学的第三个特点(也就是应用性),这一点几乎是每节课都能让人感受的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但是对前2个特点的关注还不是太令人乐观。虽然我们重视了“数学建模”,重视了建模过程(因为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数学抽象的过程),但是这个“抽象”是很不到位的,因为教材每每在概念教学方面,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关于如何去归纳、去抽象、去严谨地表述这些概念,教材没有更多地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所有本版的教材都是这样,因为教材是根据课标编写的,课标本身的要求就是这样。课标之所以这样要求,我个人理解是:如果这方面要求过高,怕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但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用规范、精炼、严谨的语言来概括数学概念的本质,历练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因此,我想,如果说,低年级在学习概念知识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则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让学生用比较严谨的语言去总结、去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理性地思考能力及语言逻辑能力。我想,这些也应该是学习数学的真谛吧。4、注意的问题(1)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深度。前面说过,“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周对称图形”,这一教学要求在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学生已经接触过。这学段与上学段相比,表面上看内容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区别[原来的图形比较简单,现在相对的来说复杂了,原来只在练习上出现,对具体画的步骤和方法的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初步的了解就可以。本单元对画法的要求就比较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画图步骤和方法(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再怎样等等)]。希望老师们要分清层次,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避免重复教育。(2)提供操作材料,为自主探索提供助力。动手操作是小阶段学习几何知识常用的学习手段。我们的教材在编写上也明显的突出了这一点。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意义、找对称轴以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材都是以操作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给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操作材料,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助力。(比如方格纸,教师统一印一些发给学生,比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或者在书上画,效果好得多。一个是书不是练习册,只用一次就完事,他还有再利用的价值,比如说复习再一个是画错了也便于重新修改和订正),。(3)警惕非数学化的倾向,准确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减少认知的干扰因素。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局限,把握不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常常是似是而非,在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里有几个例子,我和大家讨论一下。(1)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图案?什么是图形?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整齐、均匀、调和为特点,多用于纺织品、工艺美术品和建筑上。图形:在纸上或其他平面上标示出来的物体的形状。因此,如果不考虑起装饰作用的颜色的话,就是一个对称图形。(2)人是轴对称图形吗?有的学生认为:天安门、飞机、奖杯都是轴对称图形,人当然也是。有的学生认为:人不平面图形,严格意义上讲人也不完全对称,人不是轴对称图形。要辨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明白轴对称图形的前提是必须是平面图形。郑君威先生在《漫谈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一文中指出: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平面图形围绕直线a旋转180°而影射到自身上的图形。因此,人肯定不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为什么有的教材会出现飞机、奖杯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的说法呢?其实我们应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从飞机、和奖杯这些对称的物体引出对称的概念,再将上述物体抽取非本质的属性(如颜色、材质等)以抽象的平面图形呈现,这些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这里有一个从实物到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抽象过程,可以这样说,人是对称的,但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类似的问题,我想:作为教师我们一是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特别是要钻研教材,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准确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展开有效教学。二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有些东西你讲了他也不一定能明白,因此,尽量避免与这些问题的纠缠,减少认知的干扰因素,免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率。(4)规范对称轴的画法。注意用点画线画对称轴。5、自主练习第2题(与上一版不一样)是在方格纸上画平面图形对称轴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环形的对称轴可由学生多画几条,体会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另外画对称轴时要指导学生一个是要华点划线,一个是要画延伸到图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对称轴的含义(对称折痕所在的直线)。第3题是关于生活中的镜像对称的练习。这是一道循环题,(三上热闹的民俗节6、7两题)练习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学生就能想象得出来,实在想不起来的学生可以实际照照镜子。第5题,(与上一版不一样)画的时候,要让学生交流一下画的方法和步骤。他别是说说应找哪些关键的对称点。画出来以后,第1个图是一棵小树,第2个图是字母M,第3个图是“王”字,第4个图是“古”字。第6、7题都是确定较复杂图形对称轴的练习。第7题重点引导一下第一小题(对称轴在图形外,两圆相切且点处),第3小题就迎刃而解了。第10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仿照题目中的图示剪一剪,感受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因为学生在课外书上可能接触过这样的图示),如果学生对图示的理解有困难。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随意剪出一个图案,全班展示。只要能体验其对称性就可以。信息窗2(8页)1.情境图(1)情境图的解读—此信息窗的题目是“美丽的标志图案”这幅图呈现的是6种标志的图案。(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运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六种标志的图案。2.知识点前面在介绍单元主要编写特点时已经说过,本信息窗只有1个例题,但它却包含2个知识点:(1)认识图形的平移,并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连续性平移。(2)认识图形的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3.教学建议(1)分解例题,根据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前面已经提到本信息窗只设计了一个红点,换而言之,只安排了一个例题。习惯上,我们没有把一个例题分为几节课来讲的,但是,大家知道,图形的变换是新课标增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又是难以理解的内容,一节课学完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第一节课学习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的特点和认识(即什么图形是平移得到的,什么图形是旋转得到的)和图形的平移方法。第二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