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页(共10页)语文试题1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临考冲刺训练试题(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伫.立(chù)倔强(juè)妖娆.(ráo)怒不可遏.(è)B.炽.痛(zhì)亢奋(kāng)咫尺(zhī)戛.然而止(gá)C.归咎.(jiù)缄.默(jiān)遒.劲(qiú)惟妙惟肖.(xiào)D.挑衅(xù)琐屑.(xiè)阴霾.(mái)长吁.短叹(y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栖息沾污污秽相形见拙B.狼藉追溯馈赠恪尽职守C.深邃烦燥迁徒肃然起敬D.亵读崎岖骠悍恃才放旷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我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11年将再建5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这一不可思议....的消息,让市民兴奋不已。(或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或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让市民忍俊不禁。)B.被热炒的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在重庆上映仅一周,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40万的票房收入。C.2010年1月15日,千年一遇的日环食如期而至。重庆市民众目睽睽....地观赏了这一奇观。D.重庆大学B区九舍212寝室,被大家称为最牛寝室。该寝室4位女生全部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真是可歌可泣....。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按加以改正。(4分)①我喜欢重庆那“雾都”。在重庆,一年中很少有无雾的时候。②朦胧的雾在水边升起,将城环抱,把山湮没。③让人对山城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遐想是很有诗意的,正是看不透,④我们才更愿意认识它、接触它,更期待。(l)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的称谓(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改为_将城湮没,把山环抱(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这样修改删去“是很有诗意的”(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改为_我们才更期待,更愿意认识它、接触它.5.根据要求填空。(3分)(l)“饿死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人格的生动写照。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2)翻开语文课本,我们走进了一片神奇的天地: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印度诗人泰戈尔(作者)在《金色花》里,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无私关爱的感人至深的往事。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上衔接恰当的句子。我们每天都被许多平凡的事情感动着!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作业差了,老师为我们耐心指导,是感动。其实感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春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温暖和宁静。亲爱的朋友,请腾出一点小小的心灵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第页(共10页)语文试题27.综合探究。(10分)2010年,国务院进行战略布局调整,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余四座城市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班级收集了部分相关资料,邀你参与下列活动。(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3分)材料1:一个国家的地位,不是由某一区域大小来定,而是由特大城市的地位所决定,换句话说,国家中心城市好比是国家经济的聚宝盆,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建立相应数量的“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如德国有柏林、法兰克福,法国有巴黎、里昂,美国也有十几个“国家中心城市”。材料2: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在五个中心城市中,上海是东部的中心,北京、天津是北方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重庆则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心。材料3:“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名片,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说。(1)重庆入选国家五大中心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调整的需要,将对重庆产生重大意义。(意合即可)(3分)(2)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作为重庆市民所获得的主要信息。(3分)城市数值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2010年GDP总量(亿元)11865.914900.937000左右超过9000超过65002010年人均收入(元)1563816683元11467168849221在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2009年重庆GDP总量、人均收入均排名垫底。(意合即可)(3分)(3)为了进一步推广重庆,扩大重庆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建设重庆,请你根据对重庆的了解,写一段对重庆的宣传语,要求以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不少于50字。(3分)围绕“昨天·今天·明天”来谈即可,示例:重庆3000年历史,几多辉煌,几许灿烂,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抗战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后来,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见证了重庆的直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城市展新颜;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我们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共同建设新重庆,试待三十年,重庆必将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8.默写填空。(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2)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3),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走进古典诗文,就走进了悲欢离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蕴涵亡国伤怀之悲;“登斯楼也,则有,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直抒览物开怀之欢;“,归雁洛阳边”寄托离乡背井之思;“,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重逢聚合之景。(6)日本“312大地震”后,中国政府给予日本大量的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我们不由得感慨:中国人民的胸怀就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第页(共10页)语文试题3”的大海一样宽广。(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15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月色入户.门(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3)遂至.承天寺到(4)欣.然起行高兴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到庭中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1.填空。(3分)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月光如水。12.本文写于遭到贬官之后,按理应很抑郁才对。但作者却于常人常见的寻常之景中看到了奇趣,还自诩“闲人”。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4分)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景致,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你多么抑郁、多么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应学会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7题。(20分)“汉语热”虚掩下的“母语危机”周士君①著名学者钱理群曾指出,“我们还面临着母语的危机,很明显,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比较单薄了。我很担心将来某一天,英文可能取代中文……现在很多大学生可以说很流利的外语,可是中文却很糟糕。”事实正是如此,由于校园内外的“外语热”,作为母语的汉语,遭遇到了空前的“母语危机”。②然而,随着7月22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热烈的氛围中落幕,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论调也随之跃然纸上。有评论道:“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彰显了汉语热在国际语言运用中的持续升温,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吸引了国际眼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令人激动和鼓舞。”此真乃一个双重的“感觉良好”的论断!的确,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万,而且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假若仅仅以这几个数字作注脚,不光“母语危机”难见踪影,而且完全还可以断言汉语业已步入了“世界强势语言”之列。然而,区区3000万外国人营造的所谓“汉语热”,与数以亿计的国人形成的“母语冷”相比,是不是母语的危机依旧堪忧呢?③这些年来,汉语所遭遇到的“外热内冷....”的尴尬和窘相有目共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或已在学习汉语,而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国人舍弃“母语”而在“疯狂”学习英语。如此反差,不光削弱了“母语”的代际传递和文化传承功能,而且与所谓的“汉语热”更形成了一种渐行渐远的“离心力”,从而令“汉语热”也充满了某种变数,甚至会成为灵光闪现的过眼烟云。因为毕竟国外的“汉语热”再热,也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母语环境”来为其支撑。面对“母语危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第页(共10页)语文试题4说,“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去年,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在上海举行,多由黄皮肤黑头发的学界精英出席的大会,当有学者申请用汉语作报告时,却遭到大会主办方的拒绝,这也给我们眼前的“汉语热”泼了瓢冷水!④实际上,“母语危机”跟母语教育蕴涵的危机直接相关。与英语相比,汉语一直以弱势文化载体而存在,故而无论官方或是民间,都专心致志地把英语作为一种功利和时尚倍加推崇,而作为母语的汉语却遭到越来越多国人的排斥和冷落。当这种功利时尚和国家的行政力量融合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后,深层次的“母语危机”便在所难免。比如英语四级考试不及格就不能获得学位的制度;再如,职称评定英语过不了关就无法通过的规定。常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外语和母语选修间出现“单打一”,而且还令学生产生因“母语危机”而引发的传统文化认知障碍,直至造成人为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鸿沟。⑤的确,世界汉语大会是在全球日渐升温的“汉语热”背景下召开的,但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平台,它却难以有效缓解让国人尴尬的“母语危机”。毕竟,“外热内冷”的“汉语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病态的“虚热”罢了。(选自《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13.本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汉语热”难以有效缓解让国人尴尬的“母语危机”(意对即可给3分)14.开篇引用著名学者钱理群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共4分,每点2分)①引出本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母语的汉语,遭遇到了空前的“母语危机”。②作为论据,间接说明汉语遭遇了“母语危机”的事实(现状)和一方面的原因。15.阅读第②段、第③段完成下面两个小题。(5分)(1)第③段中加点短语“外热内冷”具体指什么?(2分)这些年来,汉语所遭遇到的“外热内冷....”的尴尬和窘相有目共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或已在学习汉语;而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国人舍弃“母语”而在“疯狂”学习英语。(共2分,一方面1分)(2)第②段划线句子“此真乃一个双重的‘感觉良好’的论断!”该怎样理解?(3分)表达对认为“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彰显了汉语热在国际语言运用中持续升温,这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此种评论的讽刺。(共3分。答到“讽刺”的意思2分,写出了“评论”的具体内容1分)16.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①先提出“‘母语危机’跟母语教育蕴涵的危机直接相关”的观点;②接着举“英语四级考试不及格就不能获得学位的制度、职称评定英语过不了关就无法通过”的例子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证明观点;③最后指出“常此以往”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共4分,第①、③点各1分,第②点2分,举例证明观点1分、分析原因1分。)17.作者认为“汉语热”是“病态的虚热”,其依据是什么?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答出两点即可)(4分)①“汉语热”是由区区3000万外国人营造的,“母语冷”是数以亿计的国人形成的,二者相比更显母语危机令人忧虑。②在上海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大会主办方拒绝学者用汉语作报告,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