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白居易的美学观点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礼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的。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歌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1.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的一项是A.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B.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由“诗言志”的本质决定的。C.屈原的《湘夫人》、姜夔的《扬州慢》、雎景臣的《高祖还乡》等都是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作品。D.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2.下列说法不属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影响的表现的一项是A.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B.认为统治者应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利于巩固封建统治。C.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D.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提供了理论论证。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诗歌都是脱离社会生活的诗歌。B.白居易认为唐代李白、杜甫的许多诗和梁、陈的诗一样,嘲风雪、弄花草,所以被他砍得所剩无几。C.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歌理论尤其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D.“诗言志”的诗歌本质决定了诗歌必然能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4-6题每小题3分,7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大铁椎传清·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B.引之长丈许引:拉开C.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丑陋D.方期我决斗某所期:期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B.人以.其雄健不赂者以.赂者丧C.众贼环而.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扣其.乡及姓字其.间一日阻风不行6.下列对《大铁椎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和“雄健”,就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B.文中通过描写大铁椎的食量、容貌、言谈之“异”,表现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具有传奇色彩。C.文中三次写到“吾去矣”,语气坚决,感情沉郁,都表达了大铁椎频频失望于现实而又执著于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D.尽管大铁椎得出宋将军“不足用”的结论,但仍有“久居,祸且及汝”之虑,他行事敢作敢当的大丈夫气概令人肃然起敬。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2)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8.“归”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请结合诗歌分条表述。(5分)9.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简析颔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情”。(6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人生亦有命,▲。(鲍照《拟行路难》)(2)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3)▲,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5)小楫轻舟,▲。(周邦彦《苏幕遮》)(6)▲,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依偎——重庆街景黄济人“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好,喏,手指甲这么长这么脏了,要是等到他自己来剪,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于是,在我的注目之下,这位老农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一把小剪刀,开始为依偎在怀里的孩子剪手指甲。小剪刀生了点锈,刀口也钝了,他剪得有些吃力,却剪得格外认真,剪着剪着,伴着口中的喃喃自语,在那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而孩子调皮的天性此时复活了,他的脑袋使劲朝父亲的怀里钻,一只手臂索性搭在了父亲的肩头,那稚气与娇气一并显现的时候,简直像一个待哺的婴儿,贪婪地享受在母亲的怀抱之中。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愣怔住了,尽管这父子两人如入无人之境,于周围的任何目光全然不顾。不知怎的,随着屋檐水的哗哗滴落,我的泪水亦潸然而下。老实说,我多么希望这场雷雨不要停止,以便让人世间这幕难得一见的街景,得以框定,得以永恒……(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段中,作者想象弱小的年轻人扛货上楼的情景,表现了年轻人谋生的艰难;他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B.第三段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等)、神态描写(“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等)等手法,细腻真实地描写出父子相依的温馨动人的情景,催人泪下。C.此文一至三段都有细致传神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年轻人的顽强与下文所描写的他依偎在父亲怀中所显现的稚气、娇气形成强烈的反差,读来让人心碎。D.“重庆街景”主要描写父子俩,“我”这个人物纯属多余,而且由于“我”的存在,不利于父子俩的情感表达。E.结尾写“我”希望雷雨不要停止,是表达“我”对父子俩的同情。雨一直下,父子俩可以继续休息,“哗哗滴落”的屋檐水,可以遮挡周围的任何目光。(2)文章题为“重庆街景”,作者描绘的街景有哪些构成要素?请用简洁有序的语言概括。(6分)答:▲(3)文章结尾写“我的泪水潸然而下”,为什么?(6分)答:▲(4)探究“雷雨”这一天气现象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苗向东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