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杨福增、…文章来源:台州教科网路桥小学课题组内容摘要:本课题针对传统教研中教师进入课堂,影响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堂学习,课后教研不能再现,教师评价零散,教研目的性不明确、缺乏主题、方式单一等弊端,借鉴美国的D.Allen和A.Eve的微格教学理论,结合E.蒙代尔的时动分析法,开展主题式微格研究。主要探索课堂教学主题微格研究的操作模式,以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行为和以时间为线索的教学流程研究三大主题为研究的内容。在研究中,根据课堂教学录像,结合实例对教师进行评点、辅导、训练,力求做到针对某一位老师的某一个特点,使其在本人的层次上得到提高、发展。促使使某一位教师能在短期内发展教学语言,改变教学行为,调控课堂节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关键词:课堂教学微格研究主题式显微圆全一.问题的提出(一)现状的分析近几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走进校园,成为人师。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城市化……这些改变,也使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规模扩大,自然会新增教师。这样,刚从大学毕业的师范生成为学校教育的新鲜血液,这些新教师热情高,但其观念其方法各有不同。而在学校里,走进课堂几年后的教师绝大部分相继出现了教学能力发展的“高原期现象”。即教师在工作几年后,长期乃至永远,其教学水平再没有显著提高,现有的教学技能水平基本上就是以后几十年的教学能力水平。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形成的。简言之,我校现有2494名学生,每天258节课,一年5-6万节课。据统计,上这些课的老师30周以下的教师就有56名,占全体教师的52%。这百分之五十二的老师相继出现了“高原期现象”。因此,改变青年教师教学“高原期现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课题组组长:吴敏君,成员:杨福增、王秀琴、郑国增、罗艳敏等,主报告执笔:吴敏君、杨福增(二)教改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必须从课堂教学切入,创造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客观、认真地审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认识新课程,体悟教学的新理念,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建立起新的课程理念,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探索,改造课堂教学,走进教学的天地。如何使青年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来捕捉他们的成功所在,促进他们特点和风格的形成,发扬他们的心血结晶,这就是教研活动承担的任务。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是培养教师的园地。但是在当前的教研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弱化了其应有的价值功能。因此,认真开展对教研活动形式、方法和内容的研究,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面向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三)教研工作的弊端在教育工作中,教育部门把培养教师的任务落在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几个部门的工作却出现了许多弊端。1.教研室调研的弊端在教研室行使职能时,主要工作方式是走进课堂。堂而皇之地坐在教室的某一处听老师讲课,这种常规性的教研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而教研室老师在进入课堂听课,即听老师授课,也听学生发言。教师尚对听课者会面红心跳,至于学生,面对陌生的听课老师,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出现不敢说话的情况。因为,教师们经常会告诉学生,今天哪位老师会来听课,学生们要表现得好一点,举手积极一点,发言响亮一点,精彩一点,不要做小动作。于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动一下手,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消极的、被动的。(2)不能复现课堂教学是一种过程。在动态变化的课堂结束后,听课老师与执教老师一起参与的教研活动,只能凭记忆来回顾课堂教学情境。即使是最精彩的讲课过程,如果要通过听课老师的复述出来,也已经打几个折扣。因此大家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但是有了微格教研,就可以再现整个教学过程,相信这个遗憾将不再存在。(3)评价零散听完课后,教研员会对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但这种评价是零散的,评课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某些记忆进行讲评。这样的评价带有评课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它受感觉左右,而且没有目的,却想到什么讲什么,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时间一长,就缺乏对某一个教师指导的整体性。同时,这样的教研会使评价者本身的责任感分散,在点评时,他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信口开河,内容随心所欲。2.进修学校的培训落后担任新教师培训的进修学校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设施简陋,师次缺乏。特别是进修学校的教师长期脱离教学实际,脱离了进步了的课堂,远离了课堂的现实问题。他们只能解决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能解决老师现状问题的迫切要求。他们的动机也是完成教师的培训任务。3.微格教学培训作用滞后在师范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微格教学培训中,也使用了微格教学的培训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从80年代进入我国至今,没有因为教育的发展而产生改变。它的形式还是出现片断,让师范生或年青教师进行模仿。评价标准是模仿的程度高低。这样的微格教学,扼杀了教师个性的发展空间,造成青年教师一味地模仿,而失去自我。对有些优秀的师范生来说,这种模仿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其次,微格教学中选择的范本都是客规化、范式化的。上示范课的都是名师、特级教师,这样使学习者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学校内部的教研作用弱化(1)教研活动脱离实际,流于形式。例如各种形式的教改专题活动,公开课、观摩课、论文讲座等,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实际效果不理想。(2)教研活动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例如有的教研课成了教师的表演课,甚至是为“教研”而“教研”。对于培养青年教师的功能没有得到重视。(3)教研活动缺乏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没有研究的主题,随意,缺乏实效性,结果是研究不深入。(4)教研方式单一。教研活动的方式常常是“一言堂”、“独角戏”,很多老师认为,教研活动重要的是相互研讨。教研部门的缺位、教育培训部门的不作为,学校教研问题重重,使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在教学语言苍白、生硬,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流程时间分配不均,课堂教学内容随意安排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学校尝试了各种教研,希望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但是,这些教研形式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其中,微格教学有再现功能,但手段单一,缺乏个性;备课组的教研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但通常是为“研”而“教”,重“教”而轻“研”。这样,集体智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二者之间,我们寻找了集两者优势的教研形式——微格教研。微格教研是微格教学的变式,可以及时反馈,可以再现分析。传统的教学反馈是靠课堂上仔细观察和笔记,课后将观察到和笔下记录的情况反馈给执教者。但执教者通常会回忆不起自己在上课时的某些细节,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没有直观的感受。它使执教者从“当局者”的地位转移到“旁观者”地位,我们将此称为是“自己给自己照镜子”式的反思研究。微格教研利用了现代视听设备作为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对执教者而言,课后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来自于教研组的,也有来自于听课同伴的,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信息,因为执教者能全面观看到本人上课的全过程。在每次微格教研中,都确定一个主题,使教研更具目的性、针对性,特别是对执教者而言,有主题的微格教研,便于教学技能的掌握,个性空间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主题式微格教研。二.研究设计(一)关于主题式微格研究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也正因为它的的复杂性,在通常的教研中,评课教师泛泛而谈,听听教师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确定一个研究的主题,教师有针对性去研讨授课教师在这一个主题上的得失。它也就是提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面,采用摄录像提供教研活动时进行某一方面的“微”定格的(格)分析,其中包含“格物致知”的精神、态度,既学习有关理论,也探讨具体操作,从而获得完整的认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教研有目的性、针对性,便于指导。如课堂教学语言这一主题,采用摄像的手段,把这一节课摄录下来。或者是在听课中,评课者和听课者根据这一次研究的主题,记录下这一节课中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后,根据我们的评价目标,进行点评、讨论和问答,从而使教师直观地认识到教学语言的缺失和改正的方法,在短期内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技巧。1.主题式微格研究法的形式在微格教学基础上建立的主题式微格研究法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点评式开课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评课者根据研究的主题,参照评价目标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针对性极强,使开课者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足,从而使开课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及时得到纠正。(2)讨论式某一教师开课后,所有听课者和开课者坐在一起,采用头脑风暴式的发言方式,就这节课中研究的主题,提出意见,发表个人的看法。(3)问答式开课后,听课者向开课教师提出问题。了解设计的意图,并对存在问题,让上课的老师作出假设的回答。这样,既巩固了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又促使教师发现存在的问题,在答辩中掌握教学技能技巧。2.主题式微格研究的特点(1)反馈及时主题式微格研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面“镜子”,使执教者与另一个“我”面对面,这样迅速给他们创造自我反思的平台,使教师本人能客观地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教师群体即备课组而言,微格手段使得教研活动内容更为丰富、生动有趣,而且可操作性强,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训练方法。(2)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我们以往的教研评课活动,往往从执教的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语言,甚至是某一个细节都会涉及,但效果并不理想。主题式微格研究,每次教学只研究一个主题,所以,可把研究的内容、目的制订得更加明确、具体,突出了重点。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因为微格研究的企图就是“在实现的课堂教学情景中适当运用教学技能”,它总是以课堂情景、教学目标为先导的,是一种微观的方案设计。若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不管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技能都是无意义的。(3)便于操作显然,微格借助摄像机械。只要有需要,随时都能操作。但更突出的是微格教研表示了学校“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通过微格教研期望营造一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氛围,力求“将每一个备课组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圣吉P.M.Senge)”。我们认为教师在日常“业务工作”中的任务、问题与情景,是校本研究与培训的核心内容;同时,我们认为研究与培训的基本组织是学校的每一个备课组。(4)关注学生在微格摄像资料中,教师能够完整地看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的关系,使授课者更加关注信息传递即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并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改进性回应”。具体而论,就是在微格研究中教师会自觉地对学生的学习基础、需要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制定或选择今后的教学策略,对既有的教学方案与习惯进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从而使学生收益。(二)研究目标1.以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流程为三个主题,青年教师参与开课、听课和评课。在互相点评、讨论和问答和自我反思后,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最终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2.构建课堂教学的主题式微格研究的操作模式。(三)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对象、时间与步骤1.研究对象:学校30周岁以下的语文教师为主要对象,逐渐推广至全体员工。2.研究时间:2003、9—2005、103.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3、9—2003、11):学习相关著作,作好心理准备与技术准备。研究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及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微格理论作指导,设计研究方案,研究小组分组。(2)实践操作阶段(2004、2—2005、7)(3)整理、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