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楼观解说词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问道楼观》解说词之一——经出终南这是终南山中一道不算巍峨的山岗,两千五百年前,一位孤独的老人来到这里留下一篇五千余字的经文飘然而去。从此,这里便有了道院,有了仙人。千百年来悠扬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老人写经的历史已渐渐变成了传说,但道的精髓由此传承下来。伴随着漫卷的云雾升腾变幻,赋予了这里一种波澜不惊、内敛含蓄的独特气质。因为那位老人,后世的访道者将这里奉做心中永远崇仰的精神圣地。因为那部经文,所有的中国人都将这里视为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诞生地。老人的名字叫做李耳,经文的名字叫做《道德经》,而这里就是终南山——古楼观。公元前771年,周王朝的都城镐京被来自西方的犬戎攻陷。姬宫涅,这位一生崇尚爱情的周天子,在呼吸停止前的一刻也没有想到:为了博得眼前美人的一笑,他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毁掉一座城市、葬送了一个王朝。骊山脚下的连天烽火,如同一位孤寂的舞者,独自在空中摇曳,遥望着那座已经覆灭的王都;同时也宣告着一个礼乐天下的结束。不过,已经雄踞华夏275年之久的周王朝在这场可怕的劫难中并没有灭亡,而是东迁到洛邑,开始了新的统治,史称东周。但是赫赫宗周的威名却随着镐京城一起灰飞烟灭。各国的诸侯开始崛起,周天子,仅仅成了一个尊贵的称号,再无法拥有往昔的权力。古老的中国大地自此迎来了五百年的动荡岁月,而中华民族则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从童年走向了成熟。两千五百年前的终南山一片苍茫,这郁郁葱葱的群山千万年来安静而祥和,与身旁滔滔流过的渭河一起默默守望着关中大地。一天,一位名叫尹喜的中年人来到了这里,打破了终南山守护了许久的宁静。尹喜是于东周王庭中的一名大夫时任函谷关关令。此时的东周王朝经过两百余年的苦苦挣扎,已经变得孱弱腐朽。混乱的朝政让尹喜心灰意冷,他不愿继续在这个乱世中随波逐流。公元前517年,尹喜离开了函谷关,来到西方秦国的终南山中避世归隐。在一片地势绝佳的山麓上,尹喜搭建了一座草楼。这位对于未来有些迷惘的王室官员,开始将目光从正在经受苦难的大地投向了广袤无垠-2-的宇宙之中。两千五百年前的天空,清澈而透明,灿烂的银河悬挂于大地之上,尹喜将尘世的烦恼抛诸身后,感悟着天地交融的灵气,陶醉于星起星落的无穷变幻。如果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恐怕尹喜的一生都会自得其乐于楼观的天地之中。这是一个初夏的凌晨,在隐隐的雷声中,尹喜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绚丽景象。东来的紫气让尹喜大惑不解,因为他熟知天象,所以他知道紫气象征着圣人。天上的意象预示着会有不凡之人从东方而来,而这位圣人会是谁呢?尹喜的心中没有答案。为了迎接来自东方的圣人能够当面聆听他的教诲带着满心疑惑的尹喜结束了隐居的生活从终南山的草楼回到了自己的任所——函谷关。尹喜日夜守望在关楼之上企盼着圣人的到来。一天,斜阳西斜,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从东方来到关前。尹喜心中知道,他等候的圣人到了。出关相迎的尹喜恐怕并不知道,他与老者的这一次会面竟会引出中国历史上一段最负盛名的佳话,紫气东来的传奇由此而生。这位老者就是后世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根据当今学者的考查进行推测,公元前571年,老子诞生在涡河北岸的陈国相地,也就是今天中国河南省和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据说老子的几代祖先都是贵族,曾担任过各国的史官,这样的家庭背景对老子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年的老子,聪颖好学,举止言谈中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静。不过,到了老子这一代李氏家族的家境已经衰落,想要依靠家族的力量为老子寻得一名优秀的老师,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是,一个天才的诞生总是离不开命运的眷顾,老子也不例外。一天,一位老人来到老子的家乡,发现了老子独特的气质,老人从这个有些早熟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惊人的悟性和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于是,老人便收老子为学生,并且分文不取,义务地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这位老人就是楚国的大学者商容。商容是所有关于老子的史料中唯一有过确切记载的老师,虽然有关商容的生平史料中也没有说明,但从日后老子的成就来看这位善良温和的老者在那个贤者辈出的时代里也必定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古籍《高士传》中曾记载了商容与老子的一段对话。“经过故乡时要下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经过故乡要下车,这是表示不忘故乡,不忘根本的意思。”“从高大的树木旁边经过要小步快走,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是要求我们要尊老敬老。”年幼的老子在师从商容的数年时间里,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知识,还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老子人生的起点,为他瑰丽而又波澜壮阔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557年,十五岁的老子为了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修习,开始了游学生涯。老子从家乡来到东周王朝的国都——洛邑,此时的洛邑远没有旧都镐京的威严大气,但因典籍的众多让这里成了天下读书人的圣地,是春秋时期一座思想最为自由开放的城市。当时有一位学-3-者称“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在老师商容的推荐下老子拜见了周王室中掌管文教的官员顺利进入周朝官办的学校,太学。太学是当时天下的最高学府,汇集了许多学者贤人治学严谨而开放,思想通达而自由,在这里老子除了认真研读传统古代经典外还四处求教,学习了天文、地理、人伦等方面的知识。伴随着洛邑城里的晨钟暮鼓老子的学业日益精进。十年的太学生涯让老子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睿智的青年。公元前547年,老子凭借着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的学术才华,于东周王庭中担任守藏史一职,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国家档案局局长,掌管天下的图书典册和重要文档。浩若烟海的典籍和先贤著作,让渴求真理的老子如鱼得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书籍使自己的内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在这一方斗室之中,老子以书为伴一待就是数十年。公元前六世纪的中国大地正处在一个礼崩乐坏、战乱频繁的时代。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间互相争霸,百姓苦不堪言。连年的战乱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醉心于先贤王道中的老子也不得不将视线转向了民间,他深深感受到百姓的疾苦和贵族的残暴。这一切促使老子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精通礼制的学者,老子最初的政治思想是希望周王室恢复王权,让整个国家回到礼乐统治天下的时代;但是,此时的周王室能够找回逝去已两百多年的荣光吗?看着钟情于歌舞美酒的周天子,老子心中矛盾的期盼着。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宴请晋国大臣籍谈,在觥筹交错的席间,周景王借着鲁国敬献来的酒具向籍谈索要其晋国的贡品来,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籍谈竟然以“晋国很少接受过周王的赏赐”为理由,拒绝了周天子。关于这次宴会,也许只是周景王无数宴会中最为普通的一次,但是,他却让负责记录周王一言一行的老子对振兴周王室地幻想彻底破灭。自觉失了颜面的周景王气愤异常,他列数了王室赐给晋国的器物,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堂堂周天子不思进取,向诸侯们乞讨度日,王朝的威望已一落千丈,不可挽回。一个怎样的法则才能够真正使土地变得宁静,使人间变得太平而生命的意义又在何处呢?在一片迷惘中老子开始了对天地间真谛所在的探寻。《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诞生。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还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老子认为《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代表着宇宙中所有事情的阴阳平衡,揭示了自然界阴气阳气的运行,彼此消长与转化,生生不息而又无穷变幻,而这正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的诞生让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理性的光芒,这是东方文明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大觉醒。此时的老子因其独创的道家思想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被天下人尊称为智者,不过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就是智者也不能改变其命运的坎坷。公元前516年,周景王驾崩。王子姬猛与王子姬朝因为争夺王位的继承权在王室内互相搏杀。经过一番血腥的战斗,王子姬朝被逐出了王宫,不过不甘心失败的姬朝为了报复将要继位的周天子,他洗劫了周王朝中最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一大批保存了数百年的周朝典籍被抢掠一空随着逃亡的姬朝一起流散到楚国,这是周王朝自迁都以来最为巨大的劫难。数-4-个世代积攒下的文明记载连同周王朝那残存的辉煌一起荡然无存。空空如也的守藏室仿佛掏走了老子对周王室的最后一点眷恋。老子知道守藏室毁了,他与周朝的缘分也尽了。“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史记》上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一个孤独苍老的身影沿着邙山南麓往西边行去离开了中原故土,从此不再回返。当尹喜得知顺紫气而来的圣人就是名闻天下的老子时心中不胜欣喜,因为尹喜知道如果能够得到这位贤者的指点他将会解开心中所有的困惑,但老子对尹喜的求教不置可否,尹喜心中十分焦急,因为他知道这位老人即将隐世,聆听智者的教诲只此一次,不容错过。不过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尹喜的问道之心有了转机。由于离开洛邑过于匆忙老子忘了带关蝶,依照周律没有关蝶不准过关,这正好给了尹喜一个绝佳的机会。《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从《史记》描述的内容来看尹喜似乎是在强迫老子著书,可是从五千言《道德经》的一字一意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至高的境界必定是在最愉悦的心境下一气呵成的,哪里会是被逼出来的呢?让我们大胆的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先生认为,道是一切万物的本源吗?”“道生于混沌元气,元气产生阴阳,阴阳混合成万物,它们既无形存在而又按一定的法则运作,延绵不断,无穷无尽。”“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先生将遁世,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先生之智著为书?喜虽浅陋,愿弃官求学,追随先生。”公元前516年的一天,正式辞官的尹喜悄悄离开了函谷关,他与老子向着自己曾经结草为楼的终南山西行而去。从这时起,终南山与老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注定了终南山与中国道文化相交相融的历史宿命。关于老子对终南山的第一印象我们今天已不可得知,但我们不难去猜度来自平原地区的老子在面对这片巍峨雄奇连绵不绝的大山时,心中那激荡汹涌的澎湃之情。这里常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山顶让老子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那一排排层峦叠嶂的巅峰或许就以为这自然的高远至境。在与天相接的绝顶修身问道才是自己最终的理想。公元前516年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年,而位于终南山由尹喜所营造的楼观也注定要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最值得记忆和追寻的地方。两千五百年前终南楼观上那一盏光焰黯淡的青灯将注定成为照亮人类理性文明进程的不灭光焰。伴随着终南山中那飘忽不定的山岚雾气,老子书写下那足以令后人敬仰与骄傲的第一行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二——百经之首公元前399年的一个黄昏,苏格拉底在雅典的监狱里喝下了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过这位被德尔斐神坛称为最有智慧的人在合上双眼的时候心中并没有遗憾。因为苏格拉底知道他的学说不会因自己的死亡而终结,而是会随着学生们的传播影响到希腊各个城邦。在-5-爱琴海两岸他将成为一个传奇。但是,苏格拉底并不知道早于他117年前的古老中国有一位老人用睿智的思想创造了一个更为辉煌的传奇。就在这座群山环绕的古楼观之中曾经升起过一道哲学的曙光,照亮了整个东方的天空。楼观说经台的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烟波浩渺,雨雾交融,群山壑谷尽掩于茫茫的云雾之中。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自河谷中蜿蜒而下,汇集到终南山北麓的渭水之中,滋养了这条孕育出华夏文明的伟大河流。两千五百年前,同样就在渭水的岸边,老子曾伫立于此。他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思索着有关道的真谛。清晨的渭水之上,升起一层淡淡的水汽,如梦如幻,让老子不禁想起了八年前,在另外一处水边他与一个年轻人的对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也不知该于何处。”“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融为一体。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这是自然的规律,为什么要悲伤呢?”“我是担忧当今天下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而不治,所以感叹人生短暂,来不及建功立业于世啊!”这位感叹时光飞快流逝的年轻人就是被后世中国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孔子。“仲尼,为什么不学习水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