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意思。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二、教学课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使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5课,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运用环境描写、外形描写以及无尽的想象、对比反衬等多种表达方式,高度赞扬了高原柳身处逆境中顽强抗争的生命伟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描写、对比反衬的表达方式。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注重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柳树的资料。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2、教学之前首先在百度网上搜索《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好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便于课堂上带领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百度中搜索《青海高原一株柳》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四、教学方法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扣住“神奇”两字,在“五次”不同程度、环环相扣的“读”的过程中,层层深入,最终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这株柳树的超乎想象的毅力和生存下来的韧劲,揭示出人生哲理,明白“逆境”更是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从而精彩演绎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缤纷人生!五、教学过程一、初读柳树了解环境的“险恶”1、出示:一株柳的图片2、(板书:一株柳)自古以来,这种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提起它,你能想到哪些诗句?(贺知章的《咏柳》等)3、此外,“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说他们优美的身姿在我们江南是易见易长的。这不,一阵春风吹来,一粒柳树种子飘啊飘啊,在寻找生命的沃土,你希望它落在哪里?(学生:土里、河边等)可是,它没有那么幸运,飘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青海高原。(补全课题)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现在我就带着同学们去看看。(出示百度视频)=.html=1谁来说说青海高原给你留有有什么感受呢?板书(没有一棵树、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植物不易生长等)4、老师还搜集了青海高原的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可达零下20多度,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青海高原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冻土,可见生存环境多么恶劣。)3、同学们,边塞的这些风光让人感到——悲壮和苍凉。无数的戍边将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6、在这样的环境里,随风飘来的这颗柳树种子,能长成吗?7【百度视频】听教学朗读(学生跟读,解决生字词,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水平。)8、过渡:这株柳树不但长成了,而且硬是长得异常的茂盛。二、再读柳树初识外形的“与众不同”1、利用课件显示图片,看,就是这株柳树,你见过吗?学生看图交流外形2、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自读此段。(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3、交流:4、小结:柳树之粗壮、柳树之绿、柳树之茂盛、柳树之巍然5、齐读此段:感受这株柳树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6、这样的柳树就是在江南阳光充足、水分滋养下,也很难见到。可我们却在青海高原的赭红色的原野上见到了,难怪作者不由得“哦”了一声。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一个“哦”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惊讶、惊喜、肃然起敬)7、的确,“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出示齐读,突出“神奇”。三、精读柳树想象历程的“神奇”1、为什么说这是“神奇”的?而且到了“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呢?我们一起来回想它的“传奇的人生经历”。2、任何一个人面对如此恶劣的高原环境,面对此境中长成的柳树都会情不自禁的产生疑惑:它是怎样长到如此茂盛的呢?读第六、七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最能体现这株柳树的神奇?3、学生自读文段。4、交流:(重点句: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①这句话中的哪些词吸引了你的注意?“绝不宽容”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奇迹”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不可思议”的?②这株柳树创造了它生命的奇迹,长得如此的粗壮,如此茂盛,难道是寒冷和干旱宽容了它吗?再读第七自然段,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恶劣的环境的并没有宽容这株柳树的生长?(虐杀、冻死、、劈断、摧毁)③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是怎样挺过来的?(抓住“又、复苏、重新抽出、起死回生)④面对这样百折不挠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树,我们不得不惊叹:(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5、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是作者对这株柳树成长经历的想象,你觉得他的想象有依据吗?有必要吗?(这是建立在高原的环境与外形基础上的合理的想象,很好的描述了“坎坷”的历程,更突出这株柳树的“神奇”,成为精彩的一笔。)四、品读柳树反衬命运的“神奇”1、文章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可作者还写了什么呢?默读第八自然段。2、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灞河柳呢?灞河柳和高原柳在外形、萌发、存活及生长方面各有什么不同?3、你喜欢灞河柳吗?作者喜欢吗?仔细朗读第八自然段。4、同样一株柳树,如果它生长在灞河边,就算它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也不会有人关注它,但如果它生长在高原呢?当你在荒原上见到它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五、赏读柳树追求生命的“神奇”1、回顾全文,文章先写这株柳的生长环境,然后写它的成长历程,最后把它与庸众进行对比,作者哪是在写柳树啊,分明是在写人,写一位英雄,一位高原英雄!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作者托的是什么“物”,表达的是什么“志”呢?2、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一定入选。要是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几句呢?(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你接触过与这株柳树相似的物或人吗?⑴西风胡杨: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能耐得住零上40度的烈日、零下40度的严寒。⑵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终于在历时16年的时间,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巨著——《史记》⑶霍金:在轮椅上坐了40多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硬是依靠他的斗志,他的不甘落魄、他的顽强意志,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他是物理天才,更是一个生活强者!⑷张海迪:岁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4、如果有人问你,愿意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你会有什么想法?六、总结全文利导成长:其实,高原柳也好,灞河柳也罢,生长环境是无法选择的。现实中,我们很多人的成长都是与苦涩艰辛相生相伴,但很多人都从中品尝到了甘甜,获得了成功。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都很舒适,但有时舒适却是人生另一种最大的逆境,人会因为舒适而变得平庸。因此,逆境中我们要坚强;顺境中,我们就更要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生活姿态,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应该埋下一粒不甘平庸的种子,希望大家都能做一株巍然撑立的“高原柳”!一、教学反思《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1、紧扣“神奇”层层深入叶老曾经说过:“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扣住“神奇”两字,在“五次”不同程度的“读”的过程中,层层深入,理清全文,最终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这株柳树的超乎想象的毅力和生存下来的韧劲,揭示出人生哲理,明白“逆境”更是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从而精彩演绎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缤纷人生!让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高境界的精神洗礼。2、引导对比意会主旨在教学第8自然段采用了对比引读的方式比较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吸引人处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抓住“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一句话来体会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处,并说说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对自己的命运它是怎样做的,从而使情感又一次升华,并逐步渗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让学生在习得这一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充满困难与挫折的逆境是造就人才的摇篮。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学法上的指导。当然,写灞河柳的初衷并不是有意贬低,只是用作参照物和高原柳进行对比,突出这株柳树成长的艰辛历程。3、拓展延伸利于成长教学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大语文观”的体现,是不能就教材学教材。因此,对于文本,我们还应学点什么?就成为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内容。这篇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育人哲理,再加上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就把两者融为一体,将语文阅读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白读书更应具有的普遍意义的价值,如: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一定入选。要是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几句呢?引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一线希望”。探讨柳树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与这株柳树相似的物或人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明白:人生就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那样才会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当然,即使是生活在顺境,也要在内心营造“逆境”,让我们成就卓越。二、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江苏省学校:江苏油田第一小学姓名:王群职称:小教高级通讯地址:江苏省江都市邵伯油田第一小学我从教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每天面对求知的目光,我一直勉励自己进取、进取、再进取,只为孩子们心中的学习园地开出最美的花!多年来,积极参加教科研小组活动,努力探索实践,严谨治学,孜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