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内容要点)是记叙文阅读的考察重点,只有将主要内容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1.六要素串联法: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散步》的主要内容可用六要素串联法概括为: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散步的故事。2.段意合并法:一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羚羊木雕》的主要内容可用段意合并法概括为:讲述了“我”在爸爸妈妈的逼迫下要回自己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的事情。3.标题扩展法: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读懂标题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为一句完整的话,就会文章的主要内容。4.摘录句段法:有些文章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就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阅读技巧二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或是情况等。线索能使文章脉络贯通,结构严谨。理解一篇文章常常要求理清文章的线索,那么,怎样理清文章的线索呢?1.明确常见线索的种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如杨绛的《老王》是以“老王”为线索。(2)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3)事件为线索。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课”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5)以地点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由憎恶、讨厌到敬重、爱戴。2.了解找线索的方法。(1)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突出强调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3)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文章中的“情”通常是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阅读技巧三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作用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要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并能分析其表达的作用。那么,怎样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作用呢?1.分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方法。(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进一步明确其指代内容。(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在下文中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寻找。2.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的方法。(1)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关键词语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含丰富意味的词语。一般情况下,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从句子的位置入手。①开头句的作用: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②结尾句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③中间句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3)从句子的修辞入手。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并明晰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阅读技巧四归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1.看题目。题目时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的题目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通过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中心。2.看开头。文章的开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文章开头总起全文,直截了当地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3.看结尾。有些文章往往卒章显志,抓住文章结尾,就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4.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分析一轮抒情句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5.抓感情色彩词句。从作者用词(褒义词或贬义词)入手,可以揣摩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感情倾向,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技巧五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体来说,记叙文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呢?1.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和作用。2.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3.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4.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可以通过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德尔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7)引起读者的兴趣。阅读技巧六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考查是记叙类文本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阅读中,我们应该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作品往往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她)所生活的时代,用那个时代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如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年俄国大革命前夜,海燕的形象就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形象。2.通过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自然景物等;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状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不管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能烘托人物的性格。3.紧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历史,丰富、生动、曲折的情节,对于强化人物的性格有重要作用。所以,认真仔细地分析情节,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就能把握人物性格特点。4.抓住描写方法,评价人物形象。作者塑造的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等,通过这些正面描写可直接评价人物形象,如冯骥才的《泥人张》中对泥人张动作的描写,就表现出泥人张技艺的高超;通过侧面描写可间接评价人物形象,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不及格的留级生对藤野先生的评价,侧面反映出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的性格特点。阅读技巧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一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类型。不管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1.烘托人物心情。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对由呈贡进城时一路景色的描绘,烘托出了这些唱歌女子的欢快心情。2.渲染故事气氛。如孙犁的《芦花荡》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的气氛。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对下午阳光照射金银花等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突出文章主题。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最后对于菊花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这一主题。5.交代时代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描写普鲁士士兵操练的社会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除此之外,自然环境描写还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还有预示人物命运等作用。阅读技巧八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语言组织方式。表现手法不同,其作用也各不相同。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文章不空洞,感情有所依附,更具感染力。2.欲扬先抑。即先表达对所描写景物的不满之情,然后转变看法,进行褒扬。作用是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品质、性格、精神等),突出主题,使文章的内容有波澜,引人入胜。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作者的情感由抑到扬,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与赞美之情。3.前后照应。指行文中对前面提到的作必要回应。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台阶》写了当年连小孩子都能连跳三级的低台阶,现在却让父亲挑水闪了腰,前后照应,突出了父亲的衰老。4.设置悬念:即在故事开头或进行中,将后面的内容作暗示或提示,引起读者兴趣的一种手法。此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对比等。理解和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一定要扣住记叙文文体特点去理解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千万不能无视文章的整体,只从局部入手。阅读技巧九结合情境,补写续写为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给学生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补写和续写,这是近几年阅读理解考查的一种新题型。那么,怎样恰当地进行补写和续写呢?1.补写。补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称和角度,特别是要注意有的题目要求是补出心理描写,所以,补写出的文字必须是描写,而不是叙述或其他。2.续写。续写前,要多读原文,熟知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透彻理解全文主旨。一定要联系全文,看清题目要求和叙述角度。补写和续写时,要坚持一个原则:看好题目,选好角度,紧扣中心,展开想象,字数适中,表述流畅。阅读技巧十畅谈阅读感受畅谈阅读感受实际考查的是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畅谈阅读感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题型:1.感悟主题型: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启示。做这类题目,只要抓住文章主旨,并看清题目中的具体要求即可,比如是结合文章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历,或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明确了这些,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2.人物评价型:要求对文章中的人物行为做出评价。做这类题目,只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阐明理由,做到有理有据便可。3.选择判断型:这类题目一般会列出几个说法或选项,做出选择即可。做这类题目,往往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阅读技巧十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说明对象的特征,即说明话题的主要特点。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它的说明对象,还要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那么,怎样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呢?1.把握说明对象。(1)区分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阿西莫夫的《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对象是恐龙灭绝的原因。(2)看标题。茅以升的《中国的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3)学会归纳。认真阅读文段,逐段(句)排查、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标题着手。①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还指出了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②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出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2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一句,就点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图画美”。(3)借助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状,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