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摘要】创造刺激的思考环境,培养学生明辨慎思。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明辨深思。巧用对比的阅读方法,诱导学生好辩多思。大胆想象阅读创造,激发学生写辨写思。【关键词】课堂环境创新创造力情境想象对比面对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已从传统的知识论转向现代的主体论,由侧重结论性知识的传授灌输、学生学得多悟得少,转向注重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体验感悟、学生学得精悟得多。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的摇篮”。可见,创造教育是教育的本义和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变“承转教育”为“创新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要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文起于思,思维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思维的体操。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一、创造刺激的思考环境,培养学生明辨慎思。1、检讨自己对思考的态度。不要误以为聪明的学生就一定善于思考。事实上,聪明的学生可能拙于思考或者懒于思考。因为他们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而反应迟钝、沉吟再三的学生——他们可能被老师斥为心不在焉,却往往能说出一些有深度的意见。2、给学生一些思考的题材。可针对社会热点,校园趣事,与学生一起讨论所见所闻所感。3、全体动员,分组进行。分组进行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讨论的一种形式,这是思考的绝佳时机。可以让那些平时不愿意答题的学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让其他同学听取,它最能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二、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明辨深思。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必须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揭示矛盾,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情境,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通过问题情境扩展引申知识。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阅读教学中的每篇文章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库,而一堂阅读课的间接效果是借课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依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巧设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产生兴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创新能力。1、从题目上思考。根据题目,想想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如在教学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我就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审析文题,明确学习重点。(1)、文章题目由几个词组成?这几个词构成什么短语?中心词是什么?(2)、若将这个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该补上些什么?(3)、文章以这个介宾短语为题,有什么作用?从这个题目中,你能大致明确些什么?又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以开始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代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先生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大家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试着各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些、积极些。2、从文章的内容或某些语句上思考。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时要把握住全文的阅读方向,体现教学的主要内容。比如,在上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我就设置了以下问题:(1)、我们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读过不少书的孔乙己反而成为废物,“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2)、孔乙己心里有哪些痛苦?又有哪些自鸣得意的地方?(3)、众人取笑孔乙己的话题有哪些?为什么他们不怕孔乙己心里更痛苦?(4)、假如把丁举人改为丁老爷或丁乡绅,不写明他是举人,对小说的立意有没有影响?这一个个问题的思考,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很明显地分析出来,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得到提高。又如我在上杨朔的《荔枝蜜》这课末尾部分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我不禁一颤”一句中的“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不禁一颤”?这是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并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智育,同时也是判断评价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品质的德育,也是领悟蜜蜂短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美育。3、从有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理的地方思考。在文章中,有些内容或语句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又是合情合理的,可引导学生从这方面思考。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时,读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就得想想:“似乎”与“确凿”两个词之间不是矛盾的吗?但为什么用在一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从这样的质疑中引导学生纵深思考,理解矛盾中的统一。三、巧用对比的阅读方法,诱导学生好辩多思。鲁迅先生曾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对比阅读不仅可以更加鲜明地刻画人物形象,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还可以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使主题更加突出。高尚的更可敬,卑劣的更可恶;也可以更清楚明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的特征一目了然。中学生思想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鉴别能力。因此,在施教过程中,通过比较,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大到篇章结构,立意构思,小至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我在上了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两篇文章后,就让学生从内容角度来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指出相同之处: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和整个社会的毒害,孔乙己和范进都热衷于科举,追求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而不自知。不同点在于:人物性格上,孔乙己自命清高,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心地善良;范进懦弱,利益熏心而又虚伪圆滑。人物命运方面,孔乙己屡试不中而死,范进中举而疯。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潦倒而死,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吴敬梓则通过范进中举发疯,丑化和辛辣讽刺了科举制度。通过对比阅读,训练好辩多思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四、大胆想象阅读创造,激发学生写辨写思。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愈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愈容易闪耀出创造的火花。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在上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课后,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为这个故事写个续篇。又如上完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后,我也要求学生换成另一种结局撰写一篇孔乙己中了举人之后的生活。刚上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神态、心理、动作等方面描写杰姆卖金表换钱的情状。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以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思维成果,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大凡创造型学生在个性上都有独特之处,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好奇,思维灵活,反应快,探索敏锐,记忆良好,兴趣广泛,热情向上,对创造充满热情,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感情易冲动,甚至放荡不羁。这些特点,就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加以保护,加以扶植。总之,思维需要不断地训练。作为教育者应鼓励学生把质疑定见成规,努力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爱思、多思、善思、会思;在思考中有所创造,有所收获,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多想出智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