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南星中学吕佳玲制作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2分)古人想要懂得务农艰辛,这大概是看重谷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道理。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沛公安在?4、若属皆且为所虏。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翻译下面句子: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注意下面句子: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为仲卿母所遣。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下面句子: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忠而被谤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城陷而虏4、用介词“被”表被动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君既若见录(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A“为……所……”“为……所……”“……为……”“……被……”“受……于……”被:遭受被:同“披”3、()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4、翻译下面的句子:(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为……所……”“见……于……”“……于……”为:介词,替,给“见……于……”“被”判断句是对主语的性质、情况等作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表示判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在文言里,表示判断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往往用“也、者”等帮助判断。判断句有肯定性判断、否定性判断。肯定性判断:表示主语是什么或属于某一类。否定性判断:表示主语不是什么或不属于某一类。二.判断句判断句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分四种情形:①用“......者,......也。”表判断②用“......,......也。”表判断③用“......者,......。”表判断④“......者也。”2、用动词“为”“是”表判断。3、用副词“乃”“则”“即”“皆”“固”“诚”等表示肯定判断。4、用否定副词“非”、“无”、“莫””、“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5、无标志判断句。①用“......者,......也。”表判断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用“......,......也。”表判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杜牧«阿房宫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固一世之雄也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③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④“......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注意:文言里许多“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怎样判别“是”是判断词还是代词?1、作为判断词的“是”在主语和宾语中间,句子中已有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无需它指代人或事作主语。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作为判断词的“是”前面可以有修饰成分。如: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的时候,指示代词“是”充当主语的句子也可以表示判断。如:然而不胜者,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是指示代词而不是判断词,复指前面的人或事。)“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3、用副词“乃”“则”“即”“皆”“诚”等表示肯定判断。(这些词可以加强判断的语气或意味)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确实是……)死生亦大矣。4、用否定副词“非”、“无”、“莫”、“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蚓无爪牙之利(《劝学》)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青,取之于蓝(«劝学»)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与?4、唯利是图。1、()A子何恃而往?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南向”“向南”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客有吹洞箫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凌万顷之茫然4、“中心词+数量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试身手“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一试身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