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应急抢险指挥与实务一、防汛抗灾工作基础知识二、防汛抗灾工作执行的法律、法规三、防汛抗灾工作目标、防御方案四、防汛抢险实务一、防汛工作基础知识1、“降雨”的基本慨念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H、D计。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D或mm/H计。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覆盖区域的水平面积,以km2计。4)、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5)、雨量等级划分一般指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雨量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00mm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200mm以上2、暴雨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1)、暴雨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2)、暴雨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3)、暴雨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4)、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集雨面积、流速3、集雨面积集结雨水的面积,叫集雨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汇流面积、产流面积等均属一个概念。4、流速水体流经某个断面时的速度,单位:米/秒;洪量、洪峰流量5、流量、洪峰流量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Q=V*S;洪峰流量:一次洪水过程中,测站测流断面上的最大流量。当洪水通过断面时,各水力因素极值出顺序为:最大比降、最大流速、最大流量、最高水位。6、洪量(洪水总量)流域范围内一次降雨过程产生的水量总和,单位万(亿)立方米。7、洪水频率、设计标准洪水频率:即在多年时期内,某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流量)出现的累计频率,该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的可能出现次数,也可折合成每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系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按照自然规律,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设计洪水频率(标准)设计洪水频率指的是工程设计时采用的某一洪水重现的概率。例如:1%表示百年一遇洪水,简单的理解是一百年以来出现的最高洪水位。8、防汛特征水位由防汛指挥机构(水利管理部门)根据河流、湖泊、水库、堤防等实际情况,确定的有关特征水位,一般分为三级,设防水位,水利管理单位从日常的管理工作进入防汛岗位。警戒水位,有可能开始出现险情的水位。保证水位,指堤防设计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也是汛期堤防及其附属工程能保证安全运行的上限洪水位。目前,洞庭湖区防汛特征水位分警戒水位、保证水位。9、厄尔尼诺现象指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的现象。据气象水文预测分析,开始于2014年9月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成为了1951年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受此影响,今年我们国家的气象年景总体是差的。预计长江中游部分地区降雨偏多5到8成,长江流域的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抗旱形势极为严峻。二、防汛抗灾执行的法律、法规防汛抗灾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长江防御洪水方案》、《湖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南省防汛应急预案》、《湖南省洞庭湖非常洪水度汛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三条•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第四条•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汛岗位责任制。•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力量。第七条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指挥部,由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组成,由各级人民政府首长担任指挥。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在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执行上级防汛指令,制定各项防汛抗洪措施,统一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第十条有防汛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队伍,并责成有关部门将防汛队伍组成人员登记造册,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河道管理机构和其他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可以结合平时的管理任务,组织本单位的防汛抢险队伍,作为紧急抢险的骨干力量。•第十七条•蓄滞洪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县,制定所管辖的蓄滞洪区的安全与建设规划,并予实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必须对所管辖的蓄滞洪区的通信、预报警报、避洪、撤退道路等安全设施,以及紧急撤离和救生的准备工作进行汛前检查,发现影响安全的问题,及时处理。•第十八条•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指定预防监测员及时监测。雨季到来之前,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险情征兆明显的地区,应当及时把群众撤离险区。•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汛前应当向有关单位和当地驻军介绍防御洪水方案,组织交流防汛抢险经验。有关方面汛期应当及时通报水情。•第三十条在紧急防汛期,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必须由人民政府负责人主持工作,组织动员本地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洪抢险。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分配的抗洪抢险任务。•第三十四条当洪水威胁群众安全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生活安排。•第四十二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一)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守得力,奋力抢险,出色完成任务者;(二)坚持巡堤查险,遇到险情及时报告,奋力抗洪抢险,成绩显著者;(三)在危险关头,组织群众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抢救群众有功者;(四)为防汛调度、抗洪抢险献计献策,效益显著者;(五)气象、雨情、水情预报和预报准确及时,情报传递迅速,克服困难,抢测洪水,因而减轻重大洪水灾害者;(六)及时供应防汛物料和工具,爱护防汛器材,节约经费开支,完成防汛抢险任务成绩显著者;(七)有其他特殊贡献,成绩显著者。•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或者拒不执行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调度方案或者防汛抢险指令的;(二)玩忽职守,或者在防汛抢险的紧要关头临阵逃脱的;(三)非法扒口决堤或者开闸的;(四)挪用、盗窃、贪污防汛或者救灾的钱款或者物资的;(五)阻碍防汛指挥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六)盗窃、毁损或者破坏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工程设施以及水文监测、测量设施、气象测报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通信照明设施的;(七)其他危害防汛抢险工作的。《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试行)》每年3月1日起,当连续3日累计降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或者任一入汛代表站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时,当日即确定为所代表区域为入汛日期。此法对提高防洪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水文部门负责确定入汛日期,由国家防总办公室负责对外发布。1、江河洪水预警•(1)当江河即将出现洪水时,各级水文部门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发布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3)水文部门跟踪分析江河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2、渍涝灾害预警当气象部门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洞庭湖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做好排涝相关准备工作。必要时,由当地政府组织低洼地区群众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3、蓄滞洪区预警•(1)蓄滞洪区管理单位编制群众安全转移方案,按权限报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2)蓄滞洪区管理单位加强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3)运用蓄滞洪区时,当地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启动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按照相关方案组织群众安全转移。4、山洪灾害预警•(1)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水文、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密切联系与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报预警。•(2)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国土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编制山洪灾害防御方案,绘制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山洪灾害易发地点和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等。•(3)山洪灾害易发区建立健全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等措施。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巡逻等。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采取报警、转移群众等措施,并及时将重要信息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应急响应分级根据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分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和Ⅰ级(特别重大)四级。各个级别对防汛指挥部成员、防汛责任人员上岗到位都作出了明确安排,同时对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也有相应的规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预防为主”的原则。监督管理1、宣传、培训和演练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防汛避灾减灾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全社会防汛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2、责任追究对因迟报、漏报、谎报、瞒报汛情灾情等信息,或在防汛应急处置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防汛抢险技术与实务一、巡堤查险拉网检查,不漏疑点堤防应分段包干配置巡查人员。穿堤建筑物和已发现的险情要专门配置巡查人员。巡堤查险人员要明确责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严格按查险制度进行巡查。发现裂缝、坍塌、滑坡、陷坑、浪坎、冒水、冒沙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要做到“七查”,即查堤顶、查堤迎水坡、查堤背水坡、查堤脚、查平台及平台外一定范围,并互相查过责任段至少10~20米,垸内沟、渠、塘水位、水温变化情况。巡堤查险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昼夜巡查。高水位及夜间增加巡查密度,要有交接班制度,巡查人员做好巡查记录,现场做好标记,记录中写明异常情况及采取措施,交接班时交代清楚。巡查人员巡查时要注意“五时”,即吃饭时、换班时、黎明时、黑夜时、刮风下雨时都不能间断巡查;“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脚到、工具到;“三清”即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三快”即发现险情快、报告快、处理快。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后洼地渊塘、排灌渠道、房屋内外、取水井附近等容易出险又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二、堤身渗水抢护要点:背水导渗,临水截渗险情:堤防的背水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层潮湿或发软或有水渗出现象,是最常见的险情之一。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导致集中渗水、脱坡、管涌等险情。1、开沟导渗:从背水堤坡出现渗水的最高点起,至堤脚外止,开挖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竖沟“I”或与堤身成45°~60°的斜沟(人字沟或Y字沟),竖沟与斜沟要相互连通,便于排水。一般沟宽0.3~0.5米,深0.5~1.0米,沟距6~10米,沟内按反滤要求,分层铺填导滤料,随挖随填,防止沟壁坍塌。沟顶铺编织袋、草袋、袋、麻袋等,上压块石或砂袋。同时顺堤脚开一道排水沟与竖沟相连,使渗水集中到沟内排出。相关图片2、反滤导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