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卷共2页第1页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考试试卷2010年第一学期《10数控班》专业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考试时间:2011年4月22日(卷)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核分人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1、金属结晶时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2、一般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4、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5、变形一般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6、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力称为应力,不同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不同。7、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分别是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8、碳素钢中除铁、碳外,还常含有硅、锰、硫、磷等元素。9、含碳量小于0.25%的钢为低碳钢,含碳量为0.25%~0.6%的钢为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6%的钢为高碳钢。10、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结构钢钢,按含碳量分属于中碳钢钢,按质量分属于优质钢钢。11、T12A按含碳量分类属于工具钢,按含碳量分属于高碳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高级优质钢。12、铁碳相图上的C点称为共晶点点,温度为1148℃。13、常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14、传统的淬火冷却介质有油、水、盐水、和碱水等,他们的冷却能力依次增加。15、化学热处理都通过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有表面渗碳、表面渗氮和表面碳氮共渗。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ɑ-Fe是具有(A)晶格的铁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D、复杂2、晶界越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抗力越(B)。A、小B、大C、无变化D、不相关3、材料的强度指标是(C)A、抗剪强度B、抗弯强度C、抗拉强度D、抗压强度4、洛氏硬度B标尺符号是(D)A、HBWB、HRCC、HRAD、HRB5、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D、冲击韧性6、ɑ-Fe转变为r-Fe时的温度为(B)℃A、770B、912C、1394D、15387、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C)A、静载荷B、拉伸载荷C、冲击载荷D、交变载荷8、渗碳体的含碳量为(C)%A、0.77B、2.11C、6.69D、4.39、珠光体的含碳量为(A)%A、0.77B、0.0218C、0.25D、0.610、亚共析钢冷却到PSK线时,要发生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成(B)A、珠光体+铁素体B、珠光体C、铁素体D、莱氏体11、铁碳合金相图上的共析线是(B)A、ACDB、ECFC、PSKD、GS12、08F钢的含碳量为(A)%A、0.08B、0.8C、8D、8013、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单元是(B)A、晶格B、晶胞C、晶面D、晶向14、晶粒越细,材料性能(C)A、强度高,韧性差B、强度高,塑性差C、强度高,塑性好D、强度低,塑性好15、大小不变,或者变化缓慢的载荷称为(A)A、静载荷B、冲击载荷C、交变载荷D、拉伸载荷16、水滴穿石受到的是(A)A、交变载荷B、静载荷C、冲击载荷D、拉伸载荷17、含碳量为4.3%的组织为(D)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D、莱氏体18、T8的含碳量为(A)A、0.08%B、0.8%C、8%D、0.008%19、合金调质钢的含碳量为(B)A、<0.25%B、0.25%-0.5%C、>0.5%D、<0.5%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卷共2页第2页20、洛氏硬度C标尺所用的压头为(B)A、淬硬钢球B、金刚石圆锥体C、硬质合金钢球D、Φ1.588mm的钢球21、用拉伸试验可确定材料的(A)性能指标A、强度B、硬度C、韧性D、塑性22、冷却转变停止后仍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B)A、过冷奥氏体B、残余奥氏体C、低温奥氏体D、高温奥氏体23、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有(AB)A、T8AB、08FC、Q235-A·FD、ZG240-34024、确定碳钢淬火温度的主要依据是(C)A、Ms线B、C曲线C、Fe-Fe3C相图D、A1线25、调制处理就是(A)的热处理A、淬火+高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低温回火D、正火+高温回火二、判断(共15分,每题1分)1、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的晶粒越粗。(×)2、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3、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4、洛氏硬度值无单位。(√)5、布氏硬度测量法不宜用于测量成品或者较薄类零件。(√)6、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其强度也高。(√)7、弹性变形不能随载荷的消除而消失。(×)8、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是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的结果。(√)9、莱氏体的平均含碳量为2.11%。(×)10、ɑ-Fe与r-Fe均属于纯铁,因此性能毫无差异。(×)11、T10钢的平均含碳量为10%。(×)12、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高。(×)13、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减小。(×)14、钢的最高淬火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奥氏体的含碳量。(√)15、硫是钢中的有益元素,它是钢的脆性降低。(×)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1、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2、强度: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冷却速度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4、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7、Q235-A·F:屈服强度不小于235MP,质量等级为A级,脱氧状态不完全(沸腾钢)的碳素结构钢。6、ZG340-640:表示屈服强度不小于34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640MPa的铸造碳钢。五、简答题(共4分,每题2分)2标出热处理工艺曲线解:3说明Fe——Fe3C相图中线的含义1、ACD线:液相线——液相线,在此线的上方所有的铁碳合金都为液体。2、AECF线:固相线,在此线的下方所有的铁碳合金都为固体。3、ECF线:共晶线,温度为11480C。4、PSK线:共析线,7270C,A1线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