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机遇与启示2010-1-7摘要: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及其根源所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完善风险防范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本文试从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造成的影响入手,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正处于深化金融改革进程的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意义,并基于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以及加快自身发展,力争在未来的国际金融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的启示和应对策略。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机遇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通过国际金融和贸易向与美国经济相联系的其他经济体蔓延,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在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绩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外资银行业绩下滑或倒闭,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损失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多家中资银行纷纷以参股、并购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步深入,中资银行的海外投资损失逐渐凸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投资包括次级债、“两房”债券及雷曼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由于市值缩水或债券发行主体破产而遭受的损失。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其影。向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债券、Alt-A住房贷款支持债券、次级住房贷款支持债券、雷曼等公司债券及相关贷款上。截至2008年6月末,中国银行披露持有的次按债券、Alt-A住房贷款抵押债券、Non-Agency住房贷款抵押债券、“两房”发行及担保债券、雷曼债券及贷款等合计达到233.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94.24亿元)。尽管这些次贷相关资产占中国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不大,仅占总资产的2.46%,但由于商业银行是高负债、高杠杆企业,这些次贷相关资产若出现减值,仍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和股东权益产生重要负面影响。中国银行在2008年6月末拥有美元资产折合人民币12119.97亿元,占全行集团总资产的18.68%,上述次贷相关资产仅占公司美元资产的13%左右,其余87%的美元资产风险状况尚未可知。与中国银行相比,建设银行持有雷曼债券1.914亿美元,占总资产的0.29%,工商银行(包括境外机构)持有雷曼债券1.518亿美元,占总资产的0.01%,交通银行持有雷曼债券7002万美元,占总资产的0.02%。除中信银行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其他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美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有限,对境外债券投资比重较小,因此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因股票市值大跌而造成的损失。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直接投资增多,受金融危机影响,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较大的账面浮亏(见表1)。(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加大,出口下滑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美国长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消费增速减缓后,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经营利润下滑甚至经营困难,还本付息能力大幅下降。使得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可能变成坏账、呆账。虽然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基本是业绩最好的大型企业,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自20世纪末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后,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下行经济周期,因而贷款质量面临的挑战仍很大。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通过资产估值压力、进出口贸易疲软和市场整体流动性收缩等方式,影响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产生影响,导致不良资产总体规模增加。(三)房地产业不景气,加大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规模也有较大扩张。随着金融危机将房地产价格下降的气氛向国内传递,我国房地产业价格下降的可能性加大。房地产业若出现持续的大幅调整,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平衡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也将对银行业相关的信用风险造成较大影响。房地产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影响,不仅有断供和开发商资金链的断裂,而且还有银行贷款抵押物的贬值和抵押物处置的困难。我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逐步提高,截至2008年6月末,14家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包括建筑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5.5%,房地产相关贷款合计占贷款总额约28%。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幅度超过贷款抵押比例,将使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扬。受经济周期性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一般需要经历2-3年,此轮楼市调整可能要在到2010年才可能结束。因此,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给商业银行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视。(四)金融危机致使利率连续下调,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收窄金融形势恶化,全球进入降息周期。在降息周期下,我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面临较大的下降风险。2008年10月9日降息,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收窄了近8个基点,而2008年11月27日再次降低存贷利率,又使银行净利差大约收窄37个基点。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企业信贷需求的下降以及商业银行因担忧经济下行期间信用风险的增大,使得信贷政策更趋审慎。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一直在增加,但进入2008年后却呈现出加速下降的趋势,贷存比也进一步下滑。截至2008年11月末,贷存比已经从年初的68.88%降到63.96%的历史新低。在贷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贷款规模增长速度的下滑,无疑会拉低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规模。(五)资本市场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造成冲击2005年之后,受益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中间业务,如基金代销、资产托管、理财等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在规模较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新增中的贡献至少超过50%。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2007年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增速超过70%。国内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共实现非利息收入1120.37亿元,比2006年增长67.48%,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尤为突出,为1154.35亿元,比2006年新增618.8亿元,增幅高达115.54%。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03.73亿元,新增531.14亿元,平均增幅为112.39%。其中,工商银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创记录的344亿元,增长了110.4%。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超预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资产价格破裂和资本市场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发行受阻,基金销售直线下滑,商业银行相关中间业务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资本市场难以重现2007年的“高歌猛进”(见图1)。在股市持续大幅下跌的过程中,老基金的价值下跌,新基金的发行受挫,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显著缩水(2007年四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基金净值缩水近60%),个人理财业务波动幅度很大。在2007年市场较好的时候,建行销售基金收入达120亿元,2008年降低到30多亿元,2009年上半年代销基金收入只有10亿元。由于2007年基数的影响,各行公募基金托管的收入同比增速较快,但环比增速显著降低(见表2)。我国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尽管资本市场交易的冷淡对其有所影响,但并没有阻碍银行创新业务的发展步伐。中间业务总体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上半年,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出现2位数的增长,但各类业务走势出现差异。在资本市场低迷导致基金代销等相关业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类中间业务增长减速。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银行理财、资产托管、咨询顾问、代理保险等新型收费业务。代理业务,尤其是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出现爆发性增长,以此弥补基金销售手续费的下降。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面对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既要注重加强危机的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更要学会“危”中求“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银行业市场格局面临重新分配,欧美金融机构纷纷调整业务结构,重新审视全球化布局,银行业管制或将放松,这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理清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国际银行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应加快海外发展战略布局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欧美银行业遭受重创,在美国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中,陷入危机的银行数量上百家,倒闭银行20多家。IMF估计,由此次危机所引起的金融业损失将达1.4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损失将由银行承受,其余部分则落在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身上。美国银行业原有的海外市场,成为各国银行业争夺的目标。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银行业国际格局重新洗牌。金融危机严重打乱了世界大银行的市值排名,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银行等从前占据前列地位的银行排名纷纷下滑,而中国银行业则进一步提升了榜上位置,前十名中占有四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居前三甲。由于欧美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新兴市场的发展步伐。同时,欧美金融监管当局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外资入股境内金融机构的限制。我国银行业应当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在全球市场寻找收益平衡点,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学习国际大型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稳步推进国际化,稳步推进海外发展战略布局,力争在未来的国际银行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新的发展。2008年,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在机构设置和投资入股境外金融机构方面继续稳步发展。截至2008年底,国内5家大型商业银行共有78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共收购(或参股)5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71.3亿美元。这些境外机构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领域。中小商业银行海外布局开始起步。2008年10月,招商银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这是美国1991年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中资银行分行。(二)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加强,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有益借鉴2008年9月21日,美国高盛和摩根土丹利宣布转型为商业银行。转型后不仅能够设立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拓宽融资渠道,还可与其他商业银行享受同等待遇,获得申请美联储紧急贷款的永久权利。投资银行回归商业银行业务,说明了自1933年“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案”实施以来的高杠杆商业模式的破产,也意味着华尔街利用“创新”的衍生工具创造的“金融泡沫”将不复存在,整个金融体系努力回归到平稳的轨道上。与投行对比来看,相对稳健谨慎的投资模式将占据主流,银行业将重新受到重视,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结合我国情况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是基金、股市总规模的数倍,决定了其在金融体系的主体地位。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为我国继续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将使我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在金融体系改革中继续得以延续和发展。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3.7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7.7%。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9.8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8.2%,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达8家,基金产品从2007年底的30支增至46支;以资产净值计算,基金管理规模2331.92亿元,市场份额从2007年底的6.87%增至12.36%。此外,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参股信托公司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因而我国的金融改革,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和金融业发展水平出发,坚持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三)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剥离非核心资产,建立基于核心业务下的多元化业务体系当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对自身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定位尚不清晰,争相开展投资银行、保险、租赁、信托、基金等业务的综合化经营,推出大量同质性的金融产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