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中的“陷阱”从化学学科的特点来看,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定量研究原子、分子、离子等的重要基本概念;从辐射范围来看,它与中学化学的四大理论即化学反应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物质结构理论联系紧密;从考查思维品质来看,可以考查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基于以上三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一考点是久考不衰、常考常新。命题时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试题刻意设计了易混易错知识点,考生一不留神便会掉进这些“陷阱”,导致不该发生的答题失误。如何明察秋毫,巧妙避开“陷阱”呢?笔者总结如下十个注意事项。1.注意运用22.4L·mol-1计算的前提条件(1).运用22.4L·mol-1计算时,必须在标准状况下,常温常压下22.4L气体不等于1mol(小于1mol)。(2).运用22.4L·mol-1计算时,针对的对象是标况下为气体的物质,因此要注意某些物质特定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如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熔点16.8℃),常温下为液态(沸点44.8℃);HF的沸点19.4℃,标况下为液态;CH3Cl标况下为气体,CH2Cl2、CHCl3、CCl4标况下均为液态;碳原子数大于4的烷烃(新戊烷除外)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3).运用摩尔质量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时,直接按公式n=m/M,无须考虑气体所处的状态,要识破命题者刻意设置的“温室下”、“常温下”等系列“陷阱”。如判断“常温常压下,16g的O2所含的原子数为NA”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时,可直接用氧气的质量(16g)除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16g·mol-1),“常温常压”只是命题者设置的“障眼法”,应避免上当。考题再现①.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2014·广东理综)②.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③.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于足量的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2012·全国新课标)④.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2012·江苏化学)⑤.常温常压下,8gO2含4NA个电子(2013·广东理综)⑥.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数目为1.5NA(2012·四川理综)2.注意特殊物质或粒子的摩尔质量、中子数、电子数如H2O(摩尔质量18g·mol-1,分子内质子数为10、中子数为8、电子数为10);D2O(摩尔质量20g·mol-1,分子内质子数为10、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10);T2O(摩尔质量222g·mol-1,分子内质子数为10、中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188O2(摩尔质量36g·mol-1,分子内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20、电子数为16);注意“基”与“离子”电子数的区别,如-OH含9个电子、OH-含10个电子。考题再现①.18g18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2010·福建理综)②.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的电子数均为9NA(2013·全国新课标II卷)3.注意某些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某些物质中粒子个数比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为3原子分子、白磷为4原子分子等;特别要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下角标不同,但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如Na2O和Na2O2,它们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2:1,(其中Na2O2中的O22-为一个离子),再如KO2,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其中KO2中的O2-为一个离子);有些物质分子式不同,但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某一原子,像SO2和O2、NO2和CO2等,只要混合气体体积固定(同温同压),含有的氧原子数是固定的。如“标况下,22.4L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考题再现1mol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4NA(2014·全国大纲卷)4.注意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特征及数目要注意物质化学式书写不代表化学键数目,如金刚石化学式用“C”表示,而金刚石晶体中,1molC拥有2molC-C键、晶体硅的化学式用“Si”表示,而硅晶体中,1molSi拥有2molSi-Si键;石墨的化学式用“C”表示,1mol石墨晶体含1.5molC-C,1mol石墨含有六元环的数量为0.5mol;1molSiO2拥有4molSi-O键;1molP4拥有6molP-P键;在冰晶体中,1molH2O含有2mol的氢键;1molCnH2n+2含(3n+1)mol共价键,其中含有(2n+2)mol极性键,(n-1)mol非极性键。另外,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考题再现①.1mol甲苯含6NA个C-H键(2014·广东理综)②.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2014·江苏化学)③.12g石墨烯(单层石墨)含有的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2013·全国新课标II卷)④.78g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数目为3NA5.注意一些特殊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计算如Na2O2+H2O(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NaOH+Cl2(1molCl2转移1mol电子)、Cl2+H2O(可逆反应,1molCl2通入水中转移电子小于1mol)、NO2+H2O(1molNO2转移2mol电子);Cu、Fe与足量S反应生成Cu2S和FeS,1molCu、Fe转移电子分别为1mol、2mol;Fe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过量的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2,1molFe失去电子3mol、2mol。电解法精炼铜,电极上每通过1mol电子,阴极上质量增加323(因阴极析出的只有Cu),但阳极质量减少并非32g(因阳极除Cu失电子外,Fe、Zn、Ni等杂质也失电子进入溶液)。考题再现①.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2014·江苏化学)②.1molNa被完全氧化为Na2O2,失去2NA个电子(2013·广东理综)③.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2013·江苏化学)④.1mol的Fe与过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2012·广东理综)6.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水解如含1molCH3COOH溶质的溶液不能电离出1molH+和1molCH3COO-;同时还要注意某些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其数目发生减少。如Fe3+、Al3+、S2-、CO32-、HCO3-等。考题再现①.1.0L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2013·江苏化学)②.1.0L0.1mol·L-1的氨水中含有NA个NH4+(2013·广东理综)③.1.0L的0.1mol·L-1的Na2S溶液中含有S2-离子数为0.1NA(2012·海南化学)④.1.0L的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HCO3-(2012·广东理综)7.注意可逆反应、隐含反应、隐含条件N2+3H22NH3、2SO2+O22SO3、H2+I22HI为常见的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不能按完全反应求对应各量;要注意隐含反应问题,如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平衡转化(2N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2O4),混合气体中一旦存在N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不可避免地转化成一部分N2O4;再如,H2S气体与SO2气体接触即会发生:2H2S+SO2==3S+2H2O;要注意隐含条件问题,如过量的Cu与浓硫酸反应,因硫酸浓度下降,导致反应停止,Cu与硫酸双双过剩。过量的MnO2与浓盐酸反应,因盐酸浓度下降,导致反应停止,MnO2与盐酸双双过剩。Cu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NO2气体,随着HNO3浓度的下降,反应方向发生改变,生成NO气体;比较溶液的粒子数目(如氢原子、氧原子)时一定不要忽略水的存在。考题再现①.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NA(2012·四川理综)②.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NH3的分子数为NA(2012·海南化学)③.1.0L1.0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2013·全国新课标II卷)④.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当上为0.46NA(8.注意“最简式”的合理应用4O2和O3的最简式相当于“O”,求一定质量O2、O3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可直接用混合气体质量除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16g·mol-1)后再乘以NA;石墨(C)和C60的最简式为“C”,求一定质量C、C60混合物中碳原子数可直接用混合物质量除以碳原子的摩尔质量(12g·mol-1)再乘以NA;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当于“NO2”;对于最简式相同的系列有机物的混合物,可用混合物的质量除以最简式的摩尔质量,求出含“最简式组成”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求C、H、O物质的量及原子个数。如判断“14g乙烯、丙烯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总数为3NA个”说法是否正确,可用14g除以最简式CH2的摩尔质量(即14g·mol-1),得出n(CH2)=1mol,故含C、H总物质的量为3mol,该说法是正确的。考题再现①.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2012·全国新课标II卷)②.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2012·全国新课标II卷)③.丙烯与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2014·全国大纲卷)9.注意分散系的组成胶体粒子往往不是单个的分子,是一定数量分子聚集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粒子。如1molFeCl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数目。10.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与溶质组成、溶液体积关系给出溶液pH值计算溶液中H+或OH-的数目时,与溶质组成无关,直接用c(H+)或c(OH-)乘以溶液体积计算出n(H+)或n(OH-),如10LpH=1的H2SO4溶液中H+物质的量为10L×0.1mol·L-1=1mol,H+的数目为NA,与H2SO4的分子组成(二元酸)无关,若给出溶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n(H+)或n(OH-)时要考虑溶质的组成,如1L0.05mol·L-1的H2SO4溶液中,H+物质的量为1L×0.05mol·L-1×2=0.1mol。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忽视溶液的体积。考题再现①.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OH-的数目0.1NA(2013·全国新课标II卷)②.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0.1NA(2014·四川理综)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自我总结、自我纠错、自我提升的过程,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易混易错点,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设置的“陷阱”,把握知识点的准确性,快5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