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内测色仪器的问题的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针对国内测色仪器的问题的建议摘要:本文先叙述了色度学的原理,并且对比了国内外的测色配色仪器。针对国内仪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关键词:色度计、电脑测色配色仪、国内外对比色度学是研究人眼对颜色感觉规律的一门科学,属于综合性科学,基于物理光学、视觉生理、心理物理。现代颜色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它给颜色科学在工业界的实际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并提供了普及的条件。一、测色配色的理论基础现代测色技术是建立在基本色度学和高等色度学的基础之上。基本色度学在1931年和1964年分别确立了2’和10~CIE标准色度观察者”,规定了CIE标准照明体1365、D75、D55、C、A等,规定了测量物体表面光谱反射率的几何光学照明条件等等,建立了CIEX、Y、Z表色系统。所有这些都是在国际照明协会CIE主持下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虽不断有人加以验证,但基本上来没有改动,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色差的评价属于高等色度学的范畴,在实际生产活动和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76年以前,色差公式的多元化给其应用带来很大不便和限制,1976年CIE统一了色差公式的使用.推荐了CIE1976L*a*b和CIE1976L*u*v*色差公式,逐步在工业界的实际应用中推广使用统一的色差公式。在纺织印染、涂料、塑料等染、颜料的应用场合,多属减法混色范畴,一般使用CIE1976L*a*b色差公式及其色空间体系;而在电视、光源等行业的应用场合,属加法混色范畴,一般使用CIE1976L*u*v*色差公式及其色空问体系。高等色度学在颜色科学中是一个很活跃的领域,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对现有色差公式的改进和修正,同时也进行着新的色差公式的研究。由于CIE1976L*a*b*色差公式及其色空间体系在与人眼目测色差结果的对应关系上不够均匀,即在不同色区,当人眼目测色差知觉差不多的时候,计算出的色差数值却不尽相同。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在不同色区设置不同的色差宽容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推荐使用CMC色差公式并成为国际标准。CMC色差公式是在CIE1976L*a*b*色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得到的,大大改进了色差的均匀程度.使得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在所有色区使用同一的色差宽容度成为可能。这一公式目前已经在工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此期问.还发表过其它几种色差公式,尚有待于实践和时问的检验。二、实验原理色度测量的应用十分广泛,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色度值,以达到控制物体颜色的目的。色度测量仪器的组成:单色仪、积分球、反射附件、透射附件、接收单元、电控系统、标准光源及计算机等组成。CIE标准色度系统的建立,为客观地测量物体的颜色奠定了基础,可以通过对物体三刺激值的测量确定颜色。三刺激值的计算公式为颜色测量仪器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求得三刺激值的工具。图1透射样品测量原理图图2反射样品测量原理图三、实验步骤(一)反射样品的测量1.启动计算机测量软件,确认使用出缝1后,点击“反射样品测量”。2.放入标准白板,调节负高压(200-400之间)及狭缝(0.25-0.5mm之间),做传递函数测量,调节到传递函数曲线的最高值在3000左右。3.进行反射基线扫描4.放入样品,测量样品的反射率。计算样品的色度坐标及其它参数。(二)透射样品的测量1.启动计算机测量软件,确认使用出缝2后,点击“透射样品测量”。2.样品池置空,调节负高压(200-400之间)及狭缝(0.25-0.5mm之间),做传递函数测量,调节到传递函数曲线的最高值在3000左右。3.进行透射基线扫描。4.放入样品,测量样品的透射率。计算样品的色度坐标及其它参数。四、实验结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首先进行了波长的复位,随后测量了传递函数,结果如图3图3反射传递函数随后我们又扫描了反射基线,如图4图4反射基线图5反射样品测量随后我们又进行了透射率的测量。与反射率的测量步骤大致相同,具体结果见图6,7,8图6透射传递函数图7透射基线图8透射样品测量五、根据实验结果对国内外仪器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近十年,国外电脑测色仪厂商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了以美国德塔公司(Datacolor)美国爱色丽(X-Rite)日本柯尼卡美能达(KonicaMinolta)美国亨特立(Hunterlab)和美国锡莱-亚太拉斯(SDLAtlas)几家大公司垄断的局面。而国内电脑测色仪的品牌不多,而且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不同型号的仪器之间,常因具体结构不同,存在着差异问题,从而造成测量数据结果不同,因此测定基础数据和测定标试样必须使用同一台仪器。国内色度测量仪器在光源的配置、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测量速度与精度、仪器工作稳定性、数据处理、集成度、适用性、灵活性以及操作便捷性等方面还不及国外先进水平。改进建议:配置更优质的光源;开发强大可靠的数据处理软件;优化仪器机械结构设计,提高集成度与测量精度,增强仪器适用性;采用双光束或者多光束同时测量,提高测量速度;采用差动设计自动调整以补偿温度变化;增设自我诊断功能,提升仪器工作稳定性;硬件软件化,提高可编程能力、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采用流行的触摸屏,方便设置以及操作。参考文献[1].包学诚.国内外电脑配色仪的发展和应用[D].北京:现代科学仪器,1995.[2].周炜;李卫东;;国内外电脑测色仪的发展现状[J].上海纺织科技.2013年01期[3].金伟其,胡威捷.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