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132小题)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服务大局D.以人为本【答案】A【解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我国法律规范体系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规章,浙江省人民政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A.行政法规B.地方法规C.地方规章D.自治条例【答案】C【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按《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规定而制定的各类法规的总称;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等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规章。据此,C为正确答案。3.()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当家作主C.实现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答案】B【解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4.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A.国家利益至上B.民族利益至上C.经济发展至上D.宪法法律至上【答案】D【解析】胡锦涛总书记08年12月25日,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强调指出。5.选项中均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是()。A.告示、指引、保障B.告示、指引、评价C.告示、保障、评价D.保障、指引、评价【答案】B【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包括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保障则属于法的社会作用。6.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86条第l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据此,选D。7.地方性法规是指()。A.全国人大为地方所制定的法规B.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C.省级人大和较大的市的人大所制定的法规D.省级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答案】C【解析】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立法法》第6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8.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其效力()。A.与法律相同B.小于法律C.多数情况与法律相同D.多数情况小于法律【答案】A【解析】《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9.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A.可以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B.可以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C.只能由法律设定D.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答案】C【解析】《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lO个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其中第(五)项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10.法律中蕴含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A.统治阶级中掌握领导权的集团的意志B.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C.统治阶级中主要领导人的意志D.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答案】B【解析】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11.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答案】A【解析】违法行为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2)是某种违反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3)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4)一般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5)行为人具有法定行为能力或法定责任能力。在这些构成要素中,违反法律即在法律上被确定为违法是前提和基础,其他要素都是基于这一要素而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一要素,违法行为就不成其为“违法”行为。这也就是“法未禁止不为非”的原则。因此,选A。12.法律解释的方法大体包括()。A.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B.有权解释无权解释C.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D.字面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答案】A【解析】法律解释的方法是解释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为了达到解释的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它与法律解释的特点、意义和目标是密切相连的。对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国家的概括和表述虽有不同但大体上都包括文义、历史、体系、目的四种。13.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答案】B【解析】A项否定了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C项否定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及其密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建立政治统治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法的物质制约性同法的阶级性相比较,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属性。它是法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基础。D项明显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所作的科学揭示,表明了法与客观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B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正确理解。14.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答案】C【解析】法的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从理论上讲,立法机关有意废止某项法律时,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如果出现立法机关所立新法与旧法发生矛盾的情况,应当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办法解决矛盾,旧法因此被新法“默示地废止”。15.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答案】C【解析】我国《立法法》第42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进行的这种解释称为立法解释。因此,选项A正确。《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本题中,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410条规定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选项B正确。在我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法律解释权。享有立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的地位高于享有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故立法解释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司法解释。选项C的表述就不能成立。由于这一关于刑法规定的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选项D正确。1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D.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自治旗是自治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另一种称呼,亦属自治机关可见,A、C、D均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选B。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其监督属于社会监督,故A为答案。B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均属国家监督。18.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答案】B【解析】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无须经其批准,A项不选。C项只须省或自治区一级的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故C项不选。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无须经其批准,故D也应排除。19.我国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的活动始于()。A.1979年B.1982年C.1988年D.1993年【答案】C【解析】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二个修正案。20.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A.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答案】B【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规定: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据此,B为正确答案。21.现行宪法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A.转让B.赠予C.买卖D.继承【答案】A【解析】《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