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频数与频率(1)教学课题:频数与频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统计学作为重要的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表示、计算、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断的科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性。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本节课对频数与频率的探究,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多种表示方法并对总体、个体、样本及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又为后面研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因此,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我将其作用定位为----承上启下。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具有了较丰富的统计学知识。他们能利用多种统计图对数据加以表示,并对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描述数据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他们乐于在交流合作中探索新知、增长才干。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细化标准,将本节课的目标细化如下:(1)能说出一个事件发生的频数、频率(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根据需要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二、教法与学法问题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三、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一下几个电视栏目大家平时最爱看哪一个?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长负责记录。(投影片2)3分钟后汇报结果并公示。对以上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将如何处理更合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频数与频率(板书课题)设计目的:这样的设计也为这节课的内容“频数与频率”设下埋伏,而且现场统计出来的数据在新课讲授中也有很好的作用。Ⅱ.合作探究,研究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投影片3).为了顺利完成以上目标,请同学们接着看大屏幕。(投影片4)根据刚才收集到的信息,你如何处理?请大家开始动手操作。展示学生操作结果,之后讨论总结出最合适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举手发言.之后看(投影片5、6)设计目的:在同学们反应激烈的这个时刻,引出数据出现的次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频数”的概念教学便水到渠成。有了频数、频率的概念,马上指出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统计图表称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2、到底什么叫频数?什么叫频率?请看大屏幕(投影片7)(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2)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频率=设计目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得出频数、频率,这样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自然合理,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3、知道了频数、频率的定义之后,我们把刚才的任务完善一下。请看表格(投影片8)设计目的: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演示,知识点显得清晰明了,形象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随机设置了一下题目来考察频数、频率,学生刚统计完,印象深刻,感兴趣,有信心,对数学的喜爱更加深了。Ⅲ.课堂练习设计目的:为加深对本节课新知识的认识,初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并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设计这一环节的讨论环节。俗话说“万众一心,其利断金”,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1)请同学们从你所带的书中任找1页,数一下“的”和“了”两个字各出现的次数,并记录。(2)计算每一页“的”和“了”出现的频率,并绘制折线统计图。(3)随着页数的增加,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稳定在哪个数上?(4)你认为该书中的“的”和“了”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哪个高?设计目的:一个个问题强烈的驱使着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究的意识愈发明显。但问题能否解决是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此处我预留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独立的思考后小组讨论,协作学习,总次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互相吸取对方见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补充、讨论、探究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各组合理分工后,分头统计数据并计算频率,合作绘制折线图后总结规律。在此活动中学生组间合作能力得以增强,并在交流中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折线图中折线会向下趋势走,有的同学马上提出反对意见,现场气氛热烈。讨论统计图表的走势,不但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合理地较准确地估计数据折线的分布规律,而且更能充分展示数据分布趋势的频数折线图。学生归纳后总结出频数折线图的走势渐趋稳定。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设置障碍,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巩固反馈,新知升华设计目的:检验学生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一、让学生在学习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关心国事,获取到社会上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二、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统计图表能力,从频数直方图中读取有用信息,这里为了将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灵活应用,我将问题横向拓展、变式练习;三、问题五是典型的中考题,有极强的逻辑性,要求知识点全面,检验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1.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色玻璃球共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实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左右,则口袋中红色球可能有()A.4个B.6个C.34个D.36个2.如图是某晚报社“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最多,共60个电话,请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________个,(2)有关交通电话有_________个.5%15%15%10%20%35%万闻轶事其他投诉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房产建筑表扬建议3.某中学一位同学调查了八年级60名学生观看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其中有10人爱看动画片,15人爱看连续剧,23人爱看体育节目,12人爱看新闻节目.在上面问题中,___________分别为各节目出现的频数,其中爱看动画片的频率约为____.4.郑州市某校在“感恩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演讲比赛,并将参赛选手进行了分类,绘制成以下列表格:(1)一共有多少参赛选手?(2)分别求出A.B.C.D的频率.5.(中考再现)某区七年级有3000名学生参加“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知识竞赛的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得分(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分组频数频率49.5~59.51059.5~69.5160.08成绩分类学生数A12B5C10D32010304050607080166272频数成绩(分)49.559.569.579.589.5100.569.5~79.50.2079.5~89.56289.5~100.5720.36请你根据不完整的频率分布表,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若将得分转化为等级,规定得分低于59.5分评为“D”,59.5~69.5分评为“C”,69.5~89.5分评为“B”,89.5~100.5分评为“A”.这次全区七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约有多少学生参赛成绩被评为“D”?如果随机抽查一名参赛学生的成绩等级,则这名学生的成绩被评为“A”.“B”.“C”.“D”哪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大?请说明理由.Ⅳ.课时小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印象最深的是…感到困惑的是…Ⅴ.教学反思: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全过程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新课程“做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加深对本课新知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另外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