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复习思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1页《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选择题答案()是化学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A.剂量B.接触时间C.浓度D.机体的状态A()直接决定了化学物质所致机体损伤的性质与强度。A.剂量B.阈剂量C.靶剂量D.半数致死量C比较下列遗传物质,()最小?A.染色体B.染色质C.基因D.DNAC毒效应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及持续时间。A.毒物B.终毒物C.靶毒物D.代谢物B化学毒物贮存在下列哪个器官对机体的毒性最小?()A.肝脏B.肾脏C.骨骼D.脂肪D化学物质的结合产物主要排出机体的途径是()。A.肾脏B.呼吸道C.胆汁D.汗C化学物质毒性的具体表现是()。A.致癌性B.致畸性C.急性毒性D.损害作用D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可简单的分成相互有关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四个过程。属于生物转化的是哪个过程?()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C机体解毒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途径,主要取决于有毒物质的()。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生物性质D.抵抗力A急性毒作用带值与死亡危险性的关系是()。A.急性毒作用带值越大,死亡危险性越大B.急性毒作用带值越大,死亡危险性越小C.二者无关D.急性毒作用带值越小,死亡危险性越小B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范围包括()。A.食物B.药物D第2页共11页C.环境污染物D.机体成分食品毒理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毒理的主要研究领域不包括()。A.描述毒理B.机制毒理C.预防毒理D.管理毒理C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中,Ⅱ相反应指的是()。A.氧化B.还原C.分解D.结合D下列哪个气象条件可增加经皮肤接触毒物的毒性?()A.温度高B.温度低C.湿度小D.压力小A下列途径中,哪项毒物吸收的速度最快()?A.注射B.经消化道C.经呼吸道D.经皮肤A下列吸收方式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A.腹腔注射B.静脉注射C.皮下注射D.经呼吸道B下列细胞中()细胞对毒物最敏感?A.表皮细胞B.肝细胞C.生殖细胞D.脑细胞C英国著名毒理学家Pott首次报道了()的致癌作用,发现烟囱清扫工人与患阴囊癌之间有因果关系。A.多环芳烃B.苯并芘C.杂环胺D.二恶英A在对毒物进行毒理学一般评价的时候,下列哪个试验所选择的动物年龄最小()?A.急性毒性试验B.亚急性毒性试验C.亚慢性毒性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D终毒物与内源性分子反应可引起功能与结构失常,对蛋白质而言,这种反应可使蛋白质变成免疫系统的()。A.内源蛋白B.外源蛋白C.结构蛋白D.组织蛋白B二、填空题填空题答案靶分子上终毒物的浓度取决于毒物在靶位点浓度()或()过程的相对效力。增加,消减常用的致癌物判别方法包括三大类:()、()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短期试验、动物致癌试验第3页共11页除了加合物形成以外,毒物还可以通过()和()而使内源分子的初级结构改变。交联,断裂动物的性别对毒作用的敏感性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性代谢化学物更快速。雄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毒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照和重复。随机,均衡毒性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及()。浓度,持续时间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和()。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急性毒性实验染毒的途径有经()、()、()、()。口,呼吸道,皮肤,注射慢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慢性毒作用带值小,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外源化学物的化学致癌过程包括引发阶段、()和()。促长阶段,进展阶段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脂溶性(),易以()的方式通过脂质双分子层,易在()组织中蓄积,易侵犯()系统。高,简单扩散,脂肪,神经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和()。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和()。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对外源化学物的亲和力终毒物与靶分子的交互作用触发毒性效应需考虑()、()、()。靶分子的属性,终毒物与靶分子之间反应的类型,毒物对靶分子的效应三、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答案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第4页共11页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当化学物质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叫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坪浓度每次剂量和间隔时间均相同的多次染毒时量曲线先为一锯齿形上升曲线,随后逐渐趋于平衡,当染毒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时,锯齿形曲线在某一范围内波动。生物利用度又称生物有效度,是指毒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遗传毒理学遗传毒理学是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阈剂量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各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四、简答题简答题答案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1)简单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膜动转运。外源化学物质生物转化的意义?(1)使外源化学物质的水溶性显著增加,加速其排泄;(2)改变毒物的毒效性质,大多数情况是生物转化终止了药物的药效作用或降低了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但对有些毒物却可使毒性增加,甚至产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外源化学物质在体内贮存的意义?(1)一方面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在靶器官中的化学物的量;(2)另一方面贮存库中的毒物与血浆中游离型毒物间存在平衡,当血浆中游离型毒物被排出后,贮存库中的化学物就会释放入血液循环,而成为血液中游离型毒物的来源,具有潜在的危害。研究毒物亚慢性毒性的目的?(1)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和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提出安全限量参考值;(2)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3)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4)为慢性毒理实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5)为在其他实验(急性、亚急性、其他动物物种的亚慢性试验等)中发现的或未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第5页共11页由生物体系的细胞产生自由基主要途径?(1)胞浆中的小分子;(2)胞浆蛋白质;(3)膜酶活性;(4)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5)过氧化酶体;(6)线粒体电子传递过程。五、论述题论述题答案简述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1)实验动物的选择:应选择两种年龄较小的动物,一般选初断乳的动物,多选择大鼠、犬和猴,经皮染毒也可使用豚鼠和家兔;(2)染毒途径和时限:多采用经口染毒,一般每周染毒5-6天。研究工业毒物一般染毒6个月或更长,环境毒物与食品的慢性毒性试验染毒期要求1年以上或2年;(3)剂量分组:一般设3个染毒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必要时另设1个溶剂对照组;(4)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其他特异性指标的检查四个方面。简述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程序。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如LD50或七天喂养试验的最小有作用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者,则放弃,不再继续试验。如大于10倍者,可进入下一阶段试验。为慎重起见,凡LD50在10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第二阶段: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如致突变试验中的三项试验均为阳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表示受试物很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一般应予以放弃。如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而又有强蓄积性,则一般应予以放弃;如为弱蓄积性,则由有关专家进行评议,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等,综合权衡利弊再作出决定。如其中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二项其他致突变试验。如此两项均为阳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应予以放弃;如有一项为阳性,而为弱蓄积性,则可进入第三阶段试验。如三项试验均为阴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可进入第三阶段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包括繁殖、致畸)试验和代谢试验。如亚慢性试验中任何一项的最敏感指标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毫克/公斤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大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可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大于或等于300倍者,则不必进行慢性试验,可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如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毫克/公斤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放弃;大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需由有关专家共同评议;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日许量。如在任何一个剂量发现有致癌作用,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则需由有关专家共同评议,以作出评价。第6页共11页六、问答题问答题答案Ame’s试验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试验中加入?Ame’s试验的原理是人工诱变的突变株在组氨酸操纵子中有一个突变,突变的菌株必须依赖外源行组氨酸才能生长,二在无组氨酸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不能存活,致突变物可使其基因发生回复突变,使它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加入Ame’s试验的目的是可通过本试验判断食品中的外来有毒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传统致畸试验应用哪些观测内容?在传统致畸试验中,试验结果的观测内容包括:计数子宫中胎仔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胎仔外观检查(如无脑、裂唇、短肢、无尾等)、内脏检查和骨骼检查。急性毒性试验一般分为几组?分组原则是什么?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分为对照组、3-5个受试物剂量组(高、中、低剂量)以及溶剂对照组。外来化合物的急性试验首先的任务是研究其毒性大小,或者说求出其致死中量一半数致死剂量LD50。首先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作为所测得的LD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设定一次预期值作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剂量组,并在该剂量的上下各设计1-2个剂量组作为预试验剂量。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以便寻找出受试物的致死剂量范围。如果估计受试化合物致死剂量范围较狭窄,也可将组距缩小。通过预试验最终可以求出受试化学物质的某种动物、某种接触途径的死亡剂量范围(10—90%死亡范围或0—100%死亡范围)。再据此确定正式试验的剂量分组方案及组距。求外来化合物LD50值时设计几个剂量组合宜,除统计学要求外,还应视预试验所提供的受试化合物毒性情况而定。如果剂量分组过多,并不等于所求出的化合物死亡曲线越准确。相反,会增加人力物力消耗。依经验求LD50剂量分组以5-7组即符合统计学要求,又有利于实际操作。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如何确定?由于慢性毒性试验持续时间较长为确定受试物的安全限量标准,一般应设五个剂量组:零剂量组(对照组)、预期无作用剂量组、阈剂量组、发生比较轻微但有明确毒性效应的剂量组和发生较为明显的毒效应甚至致死水平剂量组(最高剂量组),以求出剂量-反应关系。以亚慢性毒效应为出发点,即以亚慢性毒效应的阈剂量和最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