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春运交通需求管理的探讨班级:城轨1203班姓名:范梓聪学号:12251094摘要:运输需求供应矛盾一直存在且问题日益尖锐,并且是各国存在的现象。根据我国实际国情,从宏观经济、客运需求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春运”现象产生原因的探讨,提出我国“春运”中存在的问题。每年春运期间都是一系列交通运输春假期间的供求矛盾最为尖锐化的体现。在春运的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以铁路春运对象最多,成为社会舆论焦点。本文以铁路春运为分析对象,分析我国春运交通需求关系、综合运输现象的形成、需求以及现有铁路设备、采取的措施办法等探讨我国春运交通需求管理并提出相关个人意见。关键词:春运运输需求管理一、我国春运交通需求管理相关背景1.1春运概述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最长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二、春运交通需求管理相关背景2.1春运需求分析众所周知,春运是交通运输行业在一年中最重要,最艰难的时期。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春节来临之时,能够回家过年是中国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传统,因而春节前夕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回家团圆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第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家庭选择一家人在春节出游去有更舒适的地方度过春节;由此产生的物资供应的紧缺也相应产生,各类产品的运输业有所增加。第三,春节也代表春假的到来,因此学校放假还使学生流动量激增,其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过于集中而引发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力与经济发展及资源配置不协调问题。第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自主就业,大量人口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到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流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例仍然较大,且集中分布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较为富余;高等教育资源也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的大城市。由此产生了春运时期的民工流、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物资流的“五流合一”,是交通流高峰的高峰。2.2铁路春运供给分析铁路是我国的经济命脉,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效率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铁路春运时期,铁路运输成为了舆论的焦点、百姓的话题,合理有效的解决运能与运量之间的关系格外重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铁路每年春运客运量增速惊人。据统计,1991年春运客运量铁路为1.1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285万人次;到了2005年,铁路为1.396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349万人次。从1991年到2005年得15年间,日均客运量的年均增长率达22.46%。到2009年,铁路运输人次达1.9亿人次。时至今日,2014年,春运区间,铁路运输人次高达34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9.1%。2.3运输管理需求简介进入80年代以后,交通工程专家认识到,仅靠交通供给方面的对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中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TDM)的概念,明确了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想。目前,关于什么是TDM说法不一,有些是局限于道路交通的,有些则是针对整个交通领域的,我们认为后者更反映其本质。所谓“运输需求管理”是: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额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以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相对于传统的使供给适应于需求的被动式管理,TDM是一种主动式管理,它在适度的运输供给规模下,控制运输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运输需求、分散和调整运输需求,使整个运输系统供需平衡,保证系统有效运行,使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客、货出行迅速、安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从交通出行的几个阶段来看,TDM的内容包括:1.在出行产生阶段,尽量减少出行的产生2.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点转3.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方式由拥挤的方式向非拥挤的方式转移4.在空间路线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的路线转移5.在时间段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时间段向非拥挤的时间段转移三、春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战产生的原因3.1铁路春运特点及存在问题3.1.1春运中铁路运输客流特点1客流结构不均衡,直通客流相对于管内客流增长较大。2客流地区和流向不均衡。它受到我国经济状况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集散量较大的是我国中南部地区。各大中专院校、气候宜人的城市客流相对集中。3客流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客流集中在节后和节后,春节期间相对较少。3.1.2春运中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1运力不足,导致铁路车票一票难求,票源供给严重不足。2火车票票价过高,价格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3票务信息不能够公开化、透明化。4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差。5乘车环境脏乱,车内拥挤不堪。严重超员超载超员。3.2铁路春运问题产生的原因3.2.1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产生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导致劳动力从湖南、四川、安徽、河南、四川、江西、贵州、湖北、东北等地流向京津沪、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在春节的短时间内,交通运输无法满足大量人口流动。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近些年来,城乡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进城打工成为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出行的人员构成来看,目前民工流一般占春运客流的30%-40%,比例最高的地方达到80%。民工流已超过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的总和,成为春运的主流。1992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主要基于经济原因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其中80%以上是农民工。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正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而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村将向城市释放1000万人的劳动力。以此分析,从2001年到现在的六年里,农村向城市转移了6000万劳动力。3.2.2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我国的铁路运输一直是国家垄断经济,缺少相应的竞争对手,导致边际成本大,火车票供给缺少弹性。铁路运输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产品不能存储,火车票的发放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同时运输建造工期长,耗资大,跨越区域大,在客运量预测上也有延后性,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2009年4月1日,全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客运能力增加,但其客运能力是按平均客运量来计算的,不能反映春运期间的跳跃式需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单从需求方面来讲,我国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大。学生流量稳步上升,已超过3000万,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各大中专院校近扩招、铁路票价对于学生半价优惠,铁路自然成为大多数学生回家首选的交通方式。探亲流和旅游流相对于农工和学生来说有更为稳定的工作和相对较高的收入,出行时可以选择的运输方式也就更为广泛,对铁路造成的压力相对较小。春运票价上浮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铁路运力,但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客流的“初衷”与春运旅客年增长的现实相去甚远。铁路春运这种商品既无需求弹性,又无供给弹性,刚性的春运消费必然带来“铁老大”收入的刚性增长。为“铁老大”浮价埋单的则多是进城务工者。中国的火车票价,经过了几次涨价,在2007年之后不再增长。如果调整火车票的价钱,会使得客流量发生很多难以预测的变化,同时增长票贩子、上层人员的暗箱活动。四、针对我国春运交通需求出现问题的策略4.1宏观政策调整4.1.1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减小城乡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结构的日趋合理与稳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春运的问题。4.1.2综合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政府需要统筹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制定政策、措施来合理引导不同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旅客在出行方式、路径的选择上更加理性,可以将流量分散到不同的交通方式上。四大交通运输方式各自立足全局,扬长避短,从微观上做好做细春运组织。把握好铁路运输的特点:安全、长距离、大范围的交通运输,尤其是长途直通运输。充分利用航空、道路运输分散客流。4.1.3节假日分流各大学采用不同的放学开学时间,可以降低平均交通日运量。错开农民工和学生的放假回家的时间,使客流量的分配更加均衡。对于探亲流和旅游流,可以适当延长十一、五一假期,错开春节高峰。4.2铁路部门调整4.2.1提前调研,准确预测铁路应该加强春运市场规律与运输组织方式的研究。提前调研,提前预测。在整体运力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发掘合理的运力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进运输组织方式,增强调控和指挥能力。4.2.2增开临时的旅客列车,进行适当的价格调整开行临时的旅客列车是现有条件下缓解运行能力的最好途径。每一年针对上一年的临时旅客运行图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汇总,把握市场的动态特征,提高预测的准确度。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与此同时,尽量减少临时旅客列车的停靠站,使之更快捷。可适当提高短途列车票价或适当降低航空运输的票价,将旅客分散到其他运输方式上去。4.2.3提高车票的透明度,使购票更方便增开网上订票、手机订票、预约订票业务和“常旅客”计划,建立旅客积分、奖励制度。通过“绿色通道”解决网络繁忙。建设客运营销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对铁路列车开行、运力调整、票价优惠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管理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共享。4.2.4调整路线选择在空间上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的路线转移。完善铁路路网的建设,扩大铁路规模,提高客运能力。4.2.5提高铁路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旅客对长途旅行的乘车环境相对要求较高,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及个别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导致部分车内环境卫生条件、冷热水供应状况、餐饮质量水平等达不到旅客的需求。同时存在列车拥挤现象,导致旅行舒适度降低。还可以完善旅客的下车接站服务,帮助缓解客运站拥挤现象。我们要完善铁路服务质量的考核,提高乘务员的素质,严格控制好旅客列车的超员率。同时还要提高列车的准点率,防止旅客拥挤,发生危险事件等。【参考文献】[1]黎刚.我国组织“春运”的对策及建立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8)[2]李晓梦,刘文宇.对铁路春运供需矛盾问题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3]刘奕,贾元华,朱俊峰.提高春运综合交通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J].政策论坛,2009(3)[4]韩保花.构建和谐铁路春运的理性思考[J].中国铁路,2008(2)[5]杨冰,程玲,运输需求管理(TDM)和中国春运,科技导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