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院课程教学质量自评报告二〇一三年十一月《食品工艺学》课程《食品工艺学》是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自课程开设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课程结构及内容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果蔬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由于食品工艺学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年来没有全国统编教材,我们选用的教材主要以乔旭光教授主编的《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实用加工技术》以及董海洲教授主编的《粮油食品加工学》为主。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信息容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可以容纳大量的图片信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食品加工设备及工艺流程,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到现在,食品工艺学已具有相对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涵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地位、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授课教案、习题练习、课件制作、教学录像和加工工艺录像等,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1师资队伍1.1教师队伍数量、结构一、职称结构课程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有任课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实验师2人,7名任课教师分别负责3个专业课堂讲授和实验指导,2名实验师主要负责该课程的实验实训准备工作,能够满足3个专业的教学要求。二、年龄结构目前9名授课教师,50岁以上1人,40-50岁3人,30-40岁5人;其中45岁以下占70%。以中青年为主。课程组梯队建设较合理,形成了相互带动促进的团队和氛围。三、学缘结构目前4名授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44.4%;在读博士3人,占33.3%;硕士1人、学士1人,占22.3%。学历层次高。所有任课老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都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来自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因此课程组学缘结构较合理。1.2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实施“青蓝工程”,签订拜师协议,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一名“师傅”,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师傅”和“徒弟”要互相听课,不断切磋交流。“师傅”要指导“徒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与“徒弟”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典型工作流程等。期末举行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等。评比结果与“师傅”挂钩。长期以来,课题组重视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课程组主持国家级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2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0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授权专利15项。从本课程师资队伍整体可以看出,师资队伍素质水平较高,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学缘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为更好满足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需要增加教师1-2名,特别是高层次教师的引进。2教学条件2.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根据食品工艺学作为3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属性,长期以来,课程组重视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修订,紧跟食品学科的研究进展和三个专业的专业发展趋势,分别制定了03、07、10版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三个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授课过程灵活调整执行。2.2教材与教学资料的选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采用最新出版的高水平教材。目前使用的是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孟宪军、乔旭光主编的《果蔬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2008年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李新华、董海洲主编的《粮油加工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参考了乔旭光教授主编的《果品实用加工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和董海洲教授主编的《焙烤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所选用教材内容齐全、讲解深入透彻,适合于专业学生学习,为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参考。根据教学需要,本学科组编写了《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材1部,详细列出了实验的目的、配方、原理、流程、操作要点和思考的问题。开设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包括产品开发和品质分析,以及检测方法的改善,通过这些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加工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增强了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中发展较迅速的领域,为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动态,在选用全国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果蔬加工工艺学》和《粮油加工学》的同时,根据实际,及时补充一批系列配套教材和参考书。2.3实践条件我校食品工艺室具有一流的实验设备,成为国内外很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艺室建设的样板,很多高校都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过。先进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实践要求。以工艺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实行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培养有机结合,建立学生第二课堂,同时加大对课程实验室的投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逐步实现实验室对学生的全方位开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3教学过程3.1课前准备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专业的特点,课程组每位教师根据所承担的专业教学任务,每个学期授课前编写独立完整的教案、教学日历、讲义,从教学管理系统下载本学期教学任务、地点和学生名册;根据不同专业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日历中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结合教材、大纲、学生专业实践等特点而不同,做到因材施教;教案按照章节和每次课的授课内容编写,每次课的教案都能对该部分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难点、重点、思考题、讨论题等,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准确说明;教学日历和教案的编写安排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保持连贯统一,特别是实验、实习课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连贯性,每次课的教案和内容保持连贯,每次课堂教学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问答题、案例举证等作业,下次上课对作业进行提问或讨论式检查,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等的准确性灵活性,以加强教学学习过程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3.2实践教学及辅助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不同专业的特点,每学期对各专业的五类实验项目及内容进行具体安排执行,特别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及实习内容的变化做调整,同时加强对不同专业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内容的选择,以增强实验的专业实用性和学生兴趣,提高实验效果,根据《食品工艺学》课程较科普实用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食品安全现状适当调整实习内容,在课堂思考题或问答题、案例举证及提问或讨论过程中随时增加行业内容,以加强教学学习过程管理和提高教学效果。3.3命题与考试根据《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要求和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结合每学期各专业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及内容的实际,课程组每位教师独立命题后相互融合,形成统一试题,同时考试。近三年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试题库,考教分离,统一阅卷,考前不做辅导,可以与学生网上交流具体问题,统一试题标准答案,严格评分标准,保证了试卷内容的全面性、深入性、综合性和考试公正性。总结《食品工艺学》课前准备、实践教学及辅助教学环节、命题及考试等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课堂及实践教学过程能够很好的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场地、人数、仪器设备、实验样品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保证每个同学的实验实习的良好效果,在加强投入的同时,需要在方法、政策上研究改进。4教学改革与管理4.1教学文件管理按照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定,每授课学期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讲义、教学总结、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等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统一规范整理存档,其中试卷、实验报告等存档到学生毕业前,同时根据学校、学院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制定了课程组每授课学期教学内容与更新的交流制度,以达到专业、学科、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4.2教学改革(1)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即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为将来的毕业课题作好准备,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和专业知识,使所做的研究更新、更深,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试探性引入自由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积累,对课件进行多次更新,根据食品工艺学的特点,采用高质量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先进、视频资料丰富,对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生产过程实行分解讲解,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好。在保证正常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试探性引入自由式教学,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查找下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话题、发展动态等进行自由式交流,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扩大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3)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目前,我院的食品工艺实验教学条件在农业院校中乃至全国也属一流,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在一定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开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实际操作,经过近几年的时间,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基础研究知识并开发了系列新型食品,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4)完善考核方式。将学校的教书育人的理念体现在考核中,采用知识评价体系与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相结合,体现对学生综合评定的完善性。取消单一的一考定分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并根据教学实际,采用课堂考核、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实验课的表现、实验课的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学生的为人处世等进行综合评定,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评价体系,相互监督,相互促进。(5)丰富教学研究形式。除了正常的教学和市教学实践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研究,近几年,成功申请大学生SRT多项,已在核心期刊及相关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和教研论文,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性起了明显的效果。5教学效果《食品工艺学》良好的课程组织、教学与管理体系,保证了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近三年80%学生的《食品工艺学》学习成绩在良好以上,没有学生考试违纪、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发生。5.1校外专家评价《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重点加强学生在食品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面的培养。自开课以来由现在的学科带头人乔旭光教授主讲。该课程组选用乔旭光教授主编的《果蔬加工工艺学》和董海洲教授主编的《粮油加工学》等国家规划教材,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关系处理得当,教学团队中教师责任感强、协作精神好。该课程组认真备课,并及时把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教学特色鲜明。《食品工艺学》实验实习条件优良,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课教师悉心教导,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实践能力强。主讲教师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受到学生极大好评,近几年学生评价优秀。5.2学生评价:课程突出了工科的教学特点,反映学科前沿;有配套电子教案和课件;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先进;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较直观,有趣,实用,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学生上课效果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食品工艺学》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炼就学生的工程素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牢固和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总的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食品工艺学》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内外该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成果,使之更加贴近食品工业的生产实际,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视野。调查结果反映: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同学要求严格,其中认为《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综合效果很好的占85.5%,较好的占13%。大多数学生反映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内容丰富,数量适当,覆盖面广,有利于拓展思维,激发创新。对实践环节效果的评价结果:总体感觉很好和较好的占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