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陈述句变反问句一、反问概念: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修辞手法。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强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二、特点: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三、表现形式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强调不会忘记恩情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3.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三、表现形式1、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说话者强调这是真理2、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注意1、反问句常伴有:“怎能、难道、怎么、岂能……”反问词和“吗?”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别人深思,增强表达的效果。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回等)改为肯定此(是、能、会等)3在肯定句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或者在句首加反问语气词。4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2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3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难道都不会受感动吗?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怎能不受感动呢?4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失败了还得干,岂能知难而退呢?5没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考点链接:1、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2、反问句的作用?答题模式:这句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用()形式表达()意思,加强语气,强化了情感,增加气势。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3、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4、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5、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6、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7、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8、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一、设问概念: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二、作用: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但设问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注意:设问多用于文章的开头,引起下文的作用.反问和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冬天来了,春天难道还会远吗?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2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不对呀,大晴天不会下雨啊!3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不可以交给你们。4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