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过程中轧辊温度仿真模型热连轧机支持辊普遍存在磨损量大,磨损严重不均匀的现象;热轧工作辊由于直接与带钢接触,磨损十分显著,使得其换辊周期只有3〜6h,以一个轧制单位(轧制单位轧制量约长90km,3500t)为限,而冷轧工作辊由于轧辊磨损引起辊形变化小,通常没有严格固定的换辊周期,只有当辊面过于粗糙影响带钢表面质量时才会换辊。℃由于钢在相变温度723℃以上最具可塑性,最容易塑性加工,而且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大变形量加工的热连轧通常是把钢加热到1300℃以下,相变温度72℃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实践中,通常在轧制单位头部安排一定数虽易轧的烫辊材(约长10km),这时,与高温带钢直接接触的工作辊热辊形在轧制烫辊材时逐渐建立起来;而热轧支持辊与工作辊接触宽度不到20mm,在冷却水的作用下,支持辊不存在明显的温差。工作辊的热行为特性研究包括温度场及热辑形的计算、热磨制度的建立、冷却方式的选取等内容。在板带热连轧过程中,工作辊热变形非常明显,造成了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对板形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工作辊在空冷中热凸度的不断变化,也使得磨削时难以磨出理想的初始辊形,这些都会影响到板形质量。而选取快速冷却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将轧辊冷却到室温,消除了热辊形的影响,可提高磨削精度。大量的研究和实测表明,轧制过程中工作辊温度场变化可分为两类:在轧辊表层(约为棍径的10%)内承受周期性的温度剧变,变化周期为轧辊的旋转周期;在轧辊内部承受逐渐上升而后趋于稳定的温度变化。工作辊热辊形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轧带钢的宽度有关,严格地讲,热辊形应与带钢的宽度和工作辊辊身长度的比值有关。轧制窄带钢时,轧辊热凸度大且热辊形呈近似钟状;而轧制宽带钢时,热凸度小,在带钢宽度内热辊形较平。除以上所讲外,各机架工作辊的热辊形的大小不同。当冷却条件相同时,下游机架工作辊的热辊形比上游机架小,主要原因是带钢温度低、带钢变形功小等。轧制过程中工作辊的热变形非常明显,由热膨胀引起的辊形变化可以达到100〜400Mm,与工作辊系弯曲变形引起的轧辊凸度变化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热轧生产中热凸度始终在不断变化,造成了生产过程的不稳定,直接影响板形质量。因此一个完整的板形控制模型中,轧辊热膨胀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对热轧精轧机组工作辊的热变形进行全面的研究是板形理论发展和带钢生产的必需。中国冶金行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