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商河文昌实验学校王静引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计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校本研究”的经验,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平台,坚持文化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必将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因此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二、课题的界定“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和谐”是从音乐中呈现的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中而产生的,渐而延伸到社会的和谐、人的和谐、教育的和谐。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的目标确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情绪对立的现象,探索新课程下学科课堂中新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二)研究的内容1、调查现行学科课程中师生关系的状态研究。2、加强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的研究;3、培养“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四、研究的方法(一)、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素质。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生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五、研究结果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而教书育人也寓师生的共同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以师生关系与教书育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教书育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唤醒学生对老师的爱,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有了这种情感和动力,师生的目标才能一致,才会有师生和谐的基础,师爱是使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无论师生关系有多少因素参与,它最终要表现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完成育人任务,就得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这样,“师爱”和学生的“爱师”才能融合起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起点和牢固基础。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一)了解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面对学生,如果你问他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或许不少教师觉得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以自我感觉来说,多数教师会认为自己的学生虽然不一定了如指掌,但总能了解个七七八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某些专门的手段是学不到这种本领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才能做到这一点。”(二)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掌握学生特点,无疑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仍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多种变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科学文化素质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最后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2、良好的道德素质苏联教育家杜勃罗百波夫说过:“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我还要加上一句,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不幸’。”3、良好的能力素质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使这坚实的基础产生最大的作用,还得看教师的能力素质。学生的思想变化日新月异,只有把握住各种变化的脉博,才能使教书育人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良性循环。一个教师如果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积累经验过程中,提高教育预见、教育研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那他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就更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三)在积极的交往和导向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了正确的师生观,对学生有了较深的了解,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自然就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了基础,在这些过程中也会自然地使师生的关系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