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文化教案第四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授课日期:2013年10月8、9日周次:6课时:4课时授课班级:12中专三班、13中专二班授课内容:单元四饭店与环境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饭店的建筑风格、装饰风格、色彩及艺术摆件的运用,熟练掌握饭店前厅、客房、餐厅及茶室的布置原则及要求,培养良好的美学素养、敏锐的视觉意识和高品位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饭店前厅、客房、餐厅及茶室的布置原则及要求。教学方法:讲解与提问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3ˊ】饭店建筑应该体现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某一时代的特色,无论从环境到服务,还是从饮食到文化都会表现一种特定的“符号”,把这些“符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种风格。从古到今,无论是什么风格,建筑设计永远围绕一个主题:完美环境,享受生活。中国现代饭店最常见的建筑装饰风格有西式建筑风格、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和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思考引入到饭店建筑风格,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板书】4.1饭店建筑【板书】4.1.1西式建筑风格【讲授新课37ˊ】西方现代饭店常将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古典装饰特征渗透到饭店的建筑装饰中,创造出优雅而别致的室内外环境。西式建筑风格主要包括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复兴时期建筑、巴洛克式建筑、西式现代建筑。【板书】1.罗马式建筑【讲解】罗马式建筑(英文:Romanesquearchitecture)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罗曼式建筑是自罗马帝国之后第一种遍及欧洲的独特建筑风格。尽管在十九世纪的艺术史学家印象中罗曼式建筑是罗马建筑的一种延续,实际上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罗马的砖石建造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在更北的地区除了官方建筑外从未采用,甚至在斯堪的纳维亚闻所未闻。即使在罗马这样仍然存留着一些君士坦丁时期的大教堂、可以作为后来建造者的灵感的地方,延续性仍然很小。并非是古罗马建筑,而是6世纪位于拉文纳的八边形拜占庭圣维塔莱大教堂给位于德国亚琛、建造于公元800年左右的查理曼大帝巴拉丁大教堂以启发,并促成了这一西欧黑暗时代的伟大建筑。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书写笔记学习新知识2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一种风格的化石,而当另一种风格在悄悄兴起而终于蔚然成风继而开始蜕变时,建筑就成为永恒流韵的音乐了。东西方由于民族风格、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种种差异,造成了建筑风格的迥异。如若把东西方比作是隔壁的两户人家,东方人的客厅是寺庙,而西方人的客厅就好比是教堂了。东方呼吸的是一脉升腾于时间之上的香火,西方却一直沉浸在几缕扩散在时间之外的钟声里。在西方,教堂一直是基督教教徒们安抚心灵、寄托精神的场所,是他们信仰的凝聚地,是他们虚拟而成的现世地上的天国,随着时间的流变,教堂无一不承载着每一个时代的全部信仰、社会情感和审美情趣,并倾注了一代代艺术家的追求、激情和梦想。罗马式建筑从法国休杰创造的用尖拱为连续穹顶的巴黎圣母院到像雨后春笋般遍布西方高耸入云给人崇敬感的哥特式建筑,这类政教合一的“人间天堂”天顶高挑,直指苍穹,象征着天国无限升腾的景象,充满着张力。教堂内的天花板犹如天幕一般,当早晨那清亮的阳光透过12片或24片不等的玫瑰花窗照进大堂时,整个大堂上顶由彩色玻璃镶嵌成的栩栩如生的宗教图画熠熠生辉,整座大堂亮得浮华艳丽,高大壮观,诚如歌德所言:“它们腾空而起,像一棵崇高壮观、浓荫广覆的上帝之树。”欧洲的教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迥异的格调,不同格调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宗教理念。罗马式教堂以粗矮的石柱、厚实的墙壁、半圆拱穹的门和巍峨的楼塔结构为主要特征。如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圣保罗教堂等。罗马式教堂的窗户小,因此,由小窗透入的光线幽黯,使教堂的气氛格外神秘、严肃,使人感到一种凝重的安宁。罗马式教堂虽然简朴,但简朴中自然得流露出教徒们信仰的无限虔诚。不同的建筑风格,漫长的建筑历史,神奇的宗教传说,精致的彩绘壁画,西方的教堂不禁使我叹为观止。人是需要精神安慰与寄托的,大多数人想从宗教中寻找心灵的慰籍,我想在他们的心中,教堂大概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了。【板书】2.哥特式建筑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哥特式建筑是12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3国巴黎圣母院以及凯旋门。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巴黎圣母院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享誉欧洲。【板书】3.复兴时期的建筑15世纪初叶,一场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开始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萌发,而到该世纪结束时,它的影响已蔓延到整个意大利半岛。16世纪前半叶,是文艺复兴运动取得最辉煌成就的时期,那时,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最主要的艺术活动中心;同时运动的影响开始席卷欧洲,掀起一场全面的文艺革命。几乎直到今天,人们还能透过每一种变革,感受到这场革命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从两个方面吸取营养。一是古典艺术,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普遍应用的艺术形式在湮没1000年后,又重新被采用;二是运用新产生的透视技法,这一方法赋予艺术家制图和数学的法则。科学的精确度在画纸和其他平面上再现具有三度维空间的实体的形状。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萌芽于15世纪头25年的佛罗伦萨。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一风格的创始人是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然而,即使把这一时期建筑风格的创造归功于个人,它的推行却取决于集体价值观念框架,公认的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形式以一整套规则为基础,这些规则不排斥合理的检验和改进,但一般来说是要严格遵循的。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建筑艺术所采用的造型方式。石头墙体必须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因为它不是主要部分,在结构方面必须删繁就简;其二,其建筑形式必须要明确显露建筑物的几何外观,因此,建筑物采用了像立方体和六面体那样的简洁的几何造型。屋顶支承多采用筒形穹顶,而不是交叉穹窿,这就更加附合外观和结构上的要求。在装饰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回到了古典柱式,立柱与柱顶的每一种结合实质上都是根据已有的规则设计的,由柱基、见PPT图片4柱身和柱头组成的立柱支撑着柱顶部分。柱顶部分自下而上依次由过梁,雕带和排檐组成。每一柱式的这几部分都有不同的造型。法国和意大利一样,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多为贵族所采用,而且由意大利建筑师建造。这一风格的最早和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在卢瓦尔河谷,几座大建筑特别采用了文艺复兴风格,尤其是尚博尔城堡以及布卢瓦城堡。西班牙的建筑风格在16世纪初开始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这一风格在形成过程中从哥特式、摩尔式和意大利北部的几种建筑艺术的影响中寻求美感和启迪。结果形成了波雷特风格的早期形式。其细部装饰颇为精巧。【板书】4.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新建筑忧虑为颜色、光和树荫、雕刻的价值和强度描绘巴落克式样。巴洛克时代代表了17世纪的建筑风格.在意大利语中,巴洛克意指“畸形珍珠”。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常常穿插曲面与椭圆空间。放荡不羁,极尽奢华是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巴洛克建筑里装饰满了壁画雕塑。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并用夸张的纹样形式.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他最终完成了圣彼得大教堂.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有巴黎凡尔塞宫,路易十四广场,胜利广场.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也体现拥有雄厚财力的统治者好大喜功,唯我独尊的浮夸作风。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5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代表作: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板书】5.西式现代建筑西式现代建筑以新型的高层摩天大厦为代表。这些高楼大厦以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塑料、预制构件为材料,采取与基本结构体系无关的建筑物内部空间分割法,强调材料本身的质感和比例的美。代表作:深圳的国际贸易大楼【明确】比较西式建筑风格的特点。罗马式哥特式复兴时期巴洛克式西式现代时间公元9-15世纪欧洲中世纪15-17世纪16世纪下半期特点线条简单明确,造型厚重、敦实,其中一部分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以动式取胜,统贯全身、直刺苍穹的垂直线条,锋利的尖顶,是超凡入胜的宗教情绪的集中表现。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以人体美的对称,和谐为其意表。追求在建筑空间组合中产生复杂多变的效果以新型的高层摩天大厦为代表,强调材料本身的质感和比例的美代表作天津老西开教堂哈尔滨的南岗尼古拉教堂上海外滩的浦东发展银行大楼、东风饭店上海和平饭店深圳国际贸易大楼见PPT图片见PPT图片阅读教材P30-31,划出重点归纳、总结【过渡】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鲜明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建筑产生过影响。【板书】4.1.2中式传统建筑风格中式传统建筑风格主要四个特点:【板书】阅读教材P33-34,思考、讨论、回答61.土木框架的结构中式传统建筑主要是土木材料,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在造型上注重曲线美,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