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时间8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进程,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容、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地位和内容,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觉意识,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增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历史地位3.科学发展观热点: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构造和阐述教学方法章节教学,重点讲授,案例分析,课堂研讨,小结答疑,录像教学内容附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运用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加深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和成长成才。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报告中指出:1“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活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死的马克思主义;要香的马克思主义,不要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臭的是指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香的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之所以要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缘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一方面,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一切都是由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内,由于党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不够自觉,也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由于1931年“左”倾路线开始在党内占主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使党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成功,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要思想,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遂成为全党的共识。1942年7月1日,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一文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这一概念。1943年11月,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这一概念。1944年2月,彭真在讲到整风运动的实质时,提出了“毛主席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化的2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在这次大会上,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同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在最坚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产生了、发展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次大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已经为全党所接受,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世界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即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并促进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其二,这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到了惨痛的失败。血的教训告诫人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三,这是世界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较大差异。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相结合,才能使之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内涵丰富,寓意深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视屏:《燎原中国大地的思想火种》3(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1.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实现,使其每一表现都带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毛泽东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等生动鲜活的中国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既深刻准确,又生动活泼,十分有利于中国人民理解接受,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和发展。2.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适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为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用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特征,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说:我们要“做老祖宗没有做过的事,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他还强调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说过: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4.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同说”: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种理论体系,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含说”:有的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的认为后者包含了前者。“过程结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获得“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成果。我们主张“联系区别说”。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而“中国化马克课堂讨论4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则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历史进程“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大同学》文章指出:“近代学派,有讲安民新学之一家,如德国之马客士,主于资本也。”“安民新学”:欧洲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客士”: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于资本也”:马克思主攻资本论。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介绍道:“马客士,日尔曼人,社会主义泰斗也”。梁启超在《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一文中,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鼻祖”,并预言社会主义是“将来世界上最高尚美妙之主义”。梁启超的《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是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早期介绍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1906年1—4月,朱执信在《民报》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在中国第一次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以及《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内容。毛泽东曾说:“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7月,他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并著世界的革命之彩色者也”。1919年5月,《新青年》杂志出版了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专号”,比较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陈独秀是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家。1920年3月,他发表《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的国情。1920年5月,陈独秀在《劳动者的觉醒》的演讲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了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开展革命斗争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又把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和历史责任。在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中,就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建立工人学校、成立工会来提高工人觉悟,组织工人阶级。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人还通过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等活动,向广大农民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和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和组织农民加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来。这些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