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联系发展的观点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C人民群众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求实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答案:1、D2、B3、D4、C5、D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是创立()A唯物史观B科学社会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唯物主义历史观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1、AC2、BCD三、简述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唯物论和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2、从哲学的角度讲,和谐就是()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C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C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4、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B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C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D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提法在哲学上应理解为()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2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7、规律的最根本特点是()A稳定性B重复性C能动性D客观性8、人们只能改变物质运动及具体形式和结果,却不能创造出任何一个物质原子,这说明()A人只能适应世界B人能够自由地创造世界C人的能动性是有条件的D人不能改造世界9、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10、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在这句话中,“批判的武器”的含义是()A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C.革命理论D无产阶级1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2、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13、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程度C意志越强就越能实现既定目标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足”的关键在于()A把握事物的度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抓事物的主要矛盾1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6、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1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8、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0、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3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1、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2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答案:1、D2、D3、B4、C5、B6、A7、D8、C9、D10、C11、A12、B13、D14、A15、B16、A17、D18、C19、D20、D21、C22、C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表明()A矛盾越多越加快事物的发展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为制造一些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D矛盾得到正确处理推动事物的发展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4、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一性重要,斗争性不重要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5、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否定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A文化虚无主义B推陈出新C崇洋媚外D排外主义7、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道德实践D科学实验4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10、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11、马克思说掌握:“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1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1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14、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答案:1、ABCD2、BD3、BD4、ACD5、AD6、ACD7、ABD8、CD9、ABD10、ABD11、BC12、AD13、ABD14、ACD三、简述题1、简述列宁对物质的科学规定及理论意义。2、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原理。四、分析题1、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分)(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分)5(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答案要点:(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答案要点:(1)材料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①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材料中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材料中华佗正是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