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柏泰2005法专班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5、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心外无物D.物是感觉的复合6、有的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8、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9.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11.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2.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16、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的是:A、“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B、“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D、“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C.正确反映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18.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根本质变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0、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1.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2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23.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25.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26.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出污泥而不染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2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2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2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3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3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32、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不变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33.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它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B.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它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D.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34、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35.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哪些事物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归根到底取决于()A.事物的客观属性B.事物的内在本质C.人们的兴趣和爱好D.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36.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37、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3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39.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4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唯理论和经验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41.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4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3.感觉、知觉、表象是()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4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4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4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4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4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文化传统D.生产方式49、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亲族关系B.社会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关系D.社会交往关系50.劳动过程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C.人们在生产中分工协作的过程D.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51、在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劳动者的技能B.劳动对象的优劣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质量52.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决定整个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交换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产品的分配形式53.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54.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55、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56.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政体是指()A.国家的政治性质B.国家的政治结构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57.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5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动机从事历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A.会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B.会与先进阶级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C.会与劳动人民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D.不会与任何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59.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这个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60.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两类B.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两类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两类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61.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D.政治设施和法律设施62、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6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64.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