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汇编哲学教研室编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智慧2、哲学与时代精神3、科学与人生:“科学是把双刃剑”4、学术与道德:“学术道德应从本科抓起”5、邪教与自焚:“法轮功”痴迷者的新生6、就业与价值观:17岁的马克思选择职业时的思考7、市场与道德:“道德滑坡”或“道德爬坡”?8、科学与社会变迁: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9、千年伟人马克思10、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哲学?11、对“外表明媚内心脆弱的“陶瓷娃娃”的质疑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对物质认识的演进2、关于运动的几种观点3、人脑与电脑4、人脑与意识5、一流大学的就业率为何排名不甚理想?6、怎样看待“虚拟”生存中的实践活动?7、宇宙大爆炸理论与时空无限性问题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逻辑上的破绽——缠绕悖论2、证实与证伪——方法论的争论3、科学发现与“逆向思维”4、软黄金与沙尘暴5、SARS是一场什么危机6、如何看待中国的贫富差距2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解读当今“斯芬克司”(Sphinx)之谜——人类基因组计划2、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功利主义和“功利”问题的价值评价3、如何看待实践过程中的失败和错误?4、尊重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5、关注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实验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6、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接经验的功能和作用是否将逐渐萎缩?7、阻止“克隆人”是否会影响科学研究的发展?8、即使是科学的理论和真理性的认识,也要在新实践中不断发展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1、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2、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就业问题3、关于环境问题4、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5、小康社会要建设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科学价值观的不同观点2、社会阶层3、小康社会4、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5、人的主体性的表现6、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7、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8、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9、关注人的精神境遇10、靠什么解决腐败易发多发问题第七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1、人的历史作用2、武训现象3、小农经济4、网络文化的优劣5、全球化的利弊3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恶是历史发展动力”7、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8、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理念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案例1一、案例名称:哲学与智慧二、案例适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案例来源:(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四、案例内容材料1:亚里士多德:①这里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大家以来阐释事物的原因与原理的所谓智慧;因此,如上所述,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观感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生产部门的知识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是哪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如果我们注意到对于“哲人”的诠释,这便可有较明白的答案。我们先假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虽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人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即人人所同有而易得,这就不算智慧);又,谁能更善于并更真切地教授各门知识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被施为,他不应听从他人,智慧较少的人应听从他。①材料2:冯友兰:②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死,他都在人生中……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这种思想,所以为之反思的,因为他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中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的某些哲学家所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谈人生,我们都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一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4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③材料3:罗素:④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他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迄今为止仍未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辨的心灵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他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世界是分为心和物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心是什么?物又是什么?心从属于物的吗?还是它具有独立的能力呢?宇宙有没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呢?究竟有没有自然律呢?还是我们信仰自然规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人是不是天文学家所看到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小的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还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也许他同时是两者吗?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还是一切生活方式全是虚幻无谓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是哲学的业务了。①案例问题与思考:(1)比较材料1、2、3的观点和论述,试分析亚里士多德、冯友兰、罗素三者哲学观的异同。根据您的所学和理解,您比较赞同谁的观点,试说明理由,或者,据您所知,还有谁关于哲学观的论述,您认为是有启发的。(2)根据材料1,论述亚里士多德是怎样推论出:智慧是关于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假如说,智慧就是关于原理和原因的知识,它应具有哪些特征?(3)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要求,“哲人应施为”。材料l中的“哲人”仅仅指哲学家还是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专家”呢?如是,如何理解这一论断的意义?(4)冯友兰先生在材料2中所说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主要的含义是什么?您能通过一个例子说明“思想…一·思想”的特征吗?或者,您从材料2中找到关于“思想……思想”句法的应用。(5)根据材料2中冯友兰的论述,哲学就是关于人生的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能否得出结论,哲学就是人生观。是,为什么?不是?应怎样理解?(6)凡是科学和神学所不能解决的,就应该诉诸于哲学,这是罗素的观点吗?罗素在材料3中的论述,是否可以得出,罗素是一个无神论者的结论呢?(7)根据材料3最后一自然段,关于属于哲学提问领域的论述,请您给哲学下一个定义,或简要地说明,“哲学是什么”;“何种提问,是神学提问”;“何种提问,是科学提问”;“何种提问是哲学提问”?5案例2一、案例名称:哲学与时代精神二、案例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三、案例来源:(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四、案例内容材料1:邓小平: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①材料2: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最近,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的问题,也就是要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向前发展。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现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②问题与思考:(1)根据材料1和材料2的暗示,是否可以得出“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精神”或“创新是今天时代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的结论呢?为什么?(2)根据您的理解,谈谈创新与发明的区别。谈谈您对“捍卫昨天比创造明天的风险更大”这句话的理解。(3)根据材料1的论述,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应该得出什么结论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6(4)根据材料2最后一自然段的论述,请您查一查有关的资料,谈谈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理论上、制度上,都有哪些创新?在这些创新中,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案例3一、案例名称:科学与人生:“科学是把双刃剑”二、案例适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案例来源:《博士制毒的台前幕后》《晨报周刊》,2003年2月16日四、案例内容假如坚守住了一个研究者最起码的良知底线,此刻,上海一研究所27岁的博士黄小庭已经踏足美国,开始其博士后的求学之旅。遗憾的是,他没有坚持,而是利用所掌握的化学技术参与了浙江省最大的一起氯氨酮制毒案。2003年2月,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法院以制造、贩卖、运输毒品案为由,判处黄小庭有期徒刑8年。1976年,黄小庭出生于湖南茶陵县农村。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带着年年三好学生的骄人成绩,17岁的黄小庭便考上湖南某大学。1997年,2l岁的黄小庭又考入上海某研究所,开始5年的硕博连读。2001年,在他即将毕业前一年,踌躇满志的黄小庭被引入了人生的歧途。直接将黄小庭带入这场罪恶交易的是浙江台州商人王敬祝,这起制毒案的主角之一。他的身份是台州一化工厂老板。王敬祝曾在杭州某大学进修过几年化工专业,懂得些化工知识。王敬祝在毒品的试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工厂没有生产能力。2001年11月初,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的黄小庭。随后,王敬祝找到黄小庭做技术顾问。两人相见后,王当即拿来做氯胺酮主要原料的结构式给黄小庭看,问黄能不能生产出来,黄立即答应。按照王的要求,黄小庭马上查阅了大量有关的资料,整理后交给了王敬祝,当时王敬祝就给了黄小庭1500元,并许诺,如试制样品成功会支付他15万元的酬金。之后,黄小庭为了试制样品,经常深入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先后12次从上海到椒江、三门等地化工厂进行具体指导,积极为王敬祝提供技术服务。案发后,黄小庭周围的人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_那又是什么促使黄小庭放弃良知铤而走险?解剖黄小庭犯罪历程,复旦大学顾教授认为,除了金钱的诱惑之外,功利心的满足在黄小庭的犯罪过程中占据着很大成份。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的华东政法学院陈副教授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