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B、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大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大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8、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3、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1台电视,一周后付款1000元C、顾客用4000元钱购买了1台电脑D、顾客向蛋糕店以98元的价格预订了一个蛋糕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7、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18、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9、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0、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2、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6、资本主义的利润率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10、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A、立法权B、管理权C、行政权D、司法权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它们有什么区别?4、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5、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答案要点: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着商品生产又支配着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的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2)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它们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第三,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工作日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5、所谓劳动力就是指的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的劳动过程无非就是用脑力和体力的过程,即使用劳动力的过程。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是为了实现劳动力的恢复再生产;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是保证劳动力商品的延续;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必须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劳动力能够满足人们进行劳动的需要。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四、材料分析题1、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家合资,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请回答:(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答案要点](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它们认为,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市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宣布,1992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6月份失业率达9.5%,为26年以来的最高位。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答案要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这必然造成两种对立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多。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五、论述题1、如何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答案要点: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由于所处的时代所决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部门,认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并创造价值,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在当今时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因此,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地发展。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对脑力劳动(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劳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