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2.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A.人的自觉活动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8.国家是代表()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A.价值规律B.竞争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1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3.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A.C∶V表示B.V∶C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5.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16.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代理制D.企业联合1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8.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A.改革B.暴力C.改良D.和平19.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A.圣西门B.莫尔C.傅立叶D.欧文2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描述正确的是()A.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方法一样B.揭示人类社会特殊规律的基础之上C.立足于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D.对未来社会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二、多项选择1.下列那些活动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艺术家表演B.工人做工C.运动员训练D.农民种地2.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4.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A.认识发展的阶段性B.认识发展的反复性C.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认识发展的循环性5.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C.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D.真理的辩证性原理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C.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8.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9.垄断组织形式包括()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消费资料按需分配C.社会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2.意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主观的。3.新产生的事物就是新事物。4.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就是真理中含有少量谬误。5.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四、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五、论述题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论述“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2.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DADCBCADAACDADCBDBBC二、多项选择题BDABDACDABCABCDADABACABCDABCD三、辨析题1.这一观点不正确。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开宣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从此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2.这一观点不正确。因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它反映的内容则是客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正确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歪曲的反映。即使荒唐的观念和思想,也有它的客观“原型”。否认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这是唯心主义观点。3.这一观点不正确。新产生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他与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而不在于是否是新近出现的。4.这一观点不正确。这一观点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真理的相对性反映了真理的局限性。5.这一观点不正确。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这相当于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比以前消耗更多的脑力和体力,这和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四、简答题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首先,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3.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4.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五、论述题1.(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2)要点:“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论述充分,适当给分。2.(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众中去的路线。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