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第二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农业大学《原理》课教案(章节备课)一、教学简况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授课对象2008级本科(理科专业)学时安排讲授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2学时)第二节真理与价值(2学时)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4.理解真理与价值的关系5.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的检验标准。难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基”分析基本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基本理论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课堂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配合。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启发、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参考资料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三、九、十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第2章,1、4、5、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课后作业预习作业阅读相关的文献复习作业1.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2.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3.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7.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备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对待文科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多举给古代成语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例子,内容可以适当讲的深一些。理科学生:由于他们哲学基础相对薄弱,要尽量讲的通俗易懂一些,要多举他们比较熟悉的例子,多举与自然科学家有关的例子。二、教学过程第一次课(2课时)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节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目标●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何区别?2.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3.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技能点: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时间)课堂教学过程备注组织教学(1分钟)了解学生出勤情况课程导入(3分钟)讲授(8分钟)【复习问题导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提问】请大家思考,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几部分内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主要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的存在状况是怎么样的?认识论是世界能否和如何被人类认识和改造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先来看看本章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点: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4.理解真理与价值的关系5.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技能点: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学会运用认识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内容讲授】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图片展示举例(师生互动)提问、思考(2分钟)图片展示、举例(师生互动)提问、思考(2分钟)图示法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体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个人主体是具体的个人作为主体存在,是指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下,从事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的个人。集团主体是有一定数量的个人依据一定的利益、目的、愿望、信仰和规范而结成的活动群体。如民族、阶级、政党等。社会主体是指一定地域的人所组成的社会整体。人类主体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类整体。人类主体是实践主体的最高形式。【提问】是否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认识主体?2.客体客体是指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客体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自然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自然界。社会客体是指作为人们认识对象的人类社会。精神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主观精神和客观化精神。其中,主观精神是指人们的感觉、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它们对研究者来说是认识的客体。客观化精神是以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的精神产品,如科学理论、文艺作品等。【提问】是否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是认识的客体?3.中介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眼神、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才能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它是认识关系的基础。5.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讲授(10分钟)学生举例{5分钟}讲授(5分钟)对比法讲授(10分钟)对比分析法思考(3分钟)小结(2分钟)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地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指向适当的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指向不适当的对象,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就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认为认识(经验、感觉)先于物质,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似的活动。所以,又称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观点:首先,是反映论;其次,是实践论;再次,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从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思考】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的伟大变革?【课堂小结】本节课介绍了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构成要素、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重点掌握认识的本质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名人名言导入(2分钟)讲授(10分钟)对比分析(结合提问)讲授(15分钟)案例教学讲授(8分钟)互动教学法(结合学生自列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包括认识的两次飞跃。(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比分析→】项目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含义对事物表面特征、外部联系的反映。认识的低级阶段。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认识的高级阶段内容以现象为内容以本质、规律为内容形式感觉→直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特点直接性、形象性、表面性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2)其次,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一方面,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形式来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作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这两种倾向都是主观主义的。3.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分析。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第二次飞跃的原因理性认识之所以要回到实践中去,因为:第一,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主学习)讲授(8分钟)互动教学法(结合提问)讨论(5分钟)小结(2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2.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