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知识点整理及选择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兔子整理版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定义(不同的角度有可能出选择):(1)创造者、继承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研究对象和内容: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必出)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预测:^_^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1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2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3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彻底的革命性。○1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出发,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而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2从阶级上讲,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一致,是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4)二者关系: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逻辑关系:有科学性→决定了有革命性→内在原因→二者关系)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选择)(1)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选择)(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注意哲学两个基本问题,虽然提纲里没有,但兔子觉得很重要,是一切哲学的基础: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_)○1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2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分析题)(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物质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4)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3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5)现代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2现实意义: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为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标准答案居然漏掉了现代意义orz……这里补上。)3.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本思考题第4题)(分析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2)联系普遍性的三层含义:○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在结构性)。○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逻辑关系:由小及大)普遍联系与科学发展观:○1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3)发展的实质。永恒发展与科学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3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分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与意义:(1)○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51(选择)(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1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2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6.辩证的否定观。P51(选择)(1)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发生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3)方法论: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观。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P68-69(思考题第1题)(选择)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2)反映具有创造性。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总之,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在观念上把握客体和创造客体的活动,也就是在观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附:有可能考的思考题: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论的本质离不开以本体论的性质为前提,坚持以唯物论为前提的认识论必然得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真理性结论。(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实践决定认识,它注定了认识的从属的、第二位的作用。(3)认识并非完全扮演机械性的被动的角色,它反过来对实践起反作用。不同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实。但认识的作用再大也代替不了实践的决定地位。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65-66;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72-73(思考题第2题)(分析)认识和实践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要认识世界。○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1)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2)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向前推移,已经形成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或符合,又会变得不统一、不符合,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新的统一。总之,这种统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想认识落后于社会实践和事物的发展,是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超越社会实践和事物的发展,是“左”的冒险主义的错误。4.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4-76。(辨析题)(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