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及其关系?垄断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表现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根据列宁的总结,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五大特征之间的关系:(1)五大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是最根本的,其他四个特征都是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五大特征都是垄断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3)垄断占据了一切方面,成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不过是垄断统治在国内和国际的具体表现。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出现了新变化:(1)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跨国公司、国际财团取得了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3)对外直接投资、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空前扩大;(4)国家出面的国际垄断调节频繁,经济走向区域化、全球化;(5)新殖民主义取代旧殖民主义。列宁概括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二战后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重要变化。但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理论和基本精神,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武器。2如何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列宁把帝国主义概括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从而指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1.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2.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首先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其次,食利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的另一表现。再次,国民经济军事化是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深的主要表现之一。最后,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3.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过渡性)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更确切地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的历史阶段或历史时期。首先,垄断促进了生产力的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社会的经济的条件。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第二,垄断使管理日益社会化。第三,垄断使资本本身日益采取社会化形式。垄断的统治和发展,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管理和资本都日益社会化,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其次,垄断激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三大矛盾,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社会的阶级的条件。第一,帝国主义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正是基于帝国主义时期这三方面矛盾的加深和激化,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渐成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3.请运用垄断理论来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1.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大企业的生产在本部门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生产集中是社会生产力和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是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2)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垄断则是少数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某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控制和独占。垄断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和基本的规律”。这是因为:第一,生产高度集中,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当某部门生产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时,往往容易达成协议,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第二,生产高度集中,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必要性。少数大企业规模巨大,势均力敌,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为避免在竞争中遭受重大损失乃至两败俱伤,也有必要暂时妥协,达成协议,共同操纵市场,从而形成垄断。第三,生产高度集中,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必然性。生产高度集中,使原有中小企业无力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这也使少数大企业自然而然地占据垄断地位。2.垄断的表现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1)资本占有形式从股份资本发展到垄断资本;(2)企业经营方式从一般股份公司经营发展到垄断集团经营;(3)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从获取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转化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一切表明,垄断的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的进一步调整。3.垄断的实质(1)垄断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到底是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国家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掠夺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垄断利润的特点:一是高额;二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垄断利润主要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2)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对垄断利润的追逐,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4.垄断和竞争(1)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仍然存在着竞争,原因是:首先,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其次,垄断不可能囊括一切部门和一切企业而成为绝对垄断;第三,垄断组织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只占次要地位,范围局限于没有参加垄断组织的中小企业之间。垄断竞争占主导地位,它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在竞争的目的、手段、规模、程度及后果上,都具有新的特点:第一,竞争的目的。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二,竞争的手段。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不仅有经济的、政治的,甚至还有暴力的。第三,竞争的范围。竞争的范围不仅遍及国内各个领域和部门,还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第四,竞争的规模、程度及后果。竞争的规模更大,竞争的程度更加激烈,时间更加持久,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初步建立,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垄断现象,抑制有效公平竞争。当前我国垄断现象主要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即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经济垄断即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垄断,通常是指少数企业排他性地控制各种要素和产品市场。其特征是垄断主体(经济活动当事人或经济组织)通过市场或经济运行过程的排他性而获取垄断利润。在经济生活中,经济垄断表现为各种形式,既有生产要素的垄断如资本垄断和技术垄断等,又有价格形态的垄断。导致经济垄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集中度高,其他同类企业进入市场存在着壁垒。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都很小,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并且产业集中度始终很低,但是一部分企业已占据了市场的垄断地位,还有一些企业正在谋求单一的或少数企业联合的垄断地位。虽然这种垄断现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所表现,但表现最普遍的还是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转轨过程中市场力量加行政权力形成的特殊垄断,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的一种垄断形式。我国行政性垄断不仅种类多,范围广,而且对经济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行政性公司垄断: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与本部门的企业联合组建成公司,或者直接由行政管理机关转变成公司,利用国家赋予的某些行政权力排斥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从而形成行政垄断。行政性公司在我国的出现,表明国家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理顺的情况下又不情愿完全放弃对某些行业或行业中的某些部分的控制。但是,行政与公司本来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融为一个实体的。特有的行政权力和企业与生俱来的追求利润的本性的结合不可避免地导致竞争行为的发生。把某些行政权力带进了市场,只能使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交易更不规范。例如,有的交通运输单位利用“联营”等方式来获取垄断利润。有的银行单位把短期拆借资金或帐外拆借资金拆借给本系统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用来做房地产、购买债券、股票等生意,牟取高额垄断利润。邮电通信行业中,有的地方规定用户安装电话必须购买本系统企业生产的话机,否则不予安装。能源、电力、重要原材料等行业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上述现象。2地方行政垄断:地区行政垄断表现为地区封锁,地方政府以保护本地经济发展为由,通过行政权力建立市场壁垒的行为。地区封锁的基本特征在于一方面禁止外地商品的进入,另一方面又阻止本地资源的外流,从而人为地分割了市场,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常见的地区封锁有在行政辖区内不准销售外地商品或限定外地商品的销售范围和数量,通过在辖区边界设卡或以审批手续、征费征收等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限制某些原材料输往外地,强行推销本地生产或企业经营的产品等。地区封锁虽然可以暂时求得本地区的经济稳定和繁荣,但却是以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3国家指定专营所形成的垄断:它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某种商品的生产、买卖由国家设立或指定的机构专营,被赋予特殊的生产、买卖经营权的企业即成为垄断企业,其它的企业无权与之竞争,从而形成了垄断。国家指定专营的行业都是国家从社会总利益考虑须由国家直接控制经营的行业。如烟草业一直是我国政府严格控制的专营行业。此外,对盐、化肥、农药、农膜等商品,我国也都采取了专营的形式。实践证明对某些商品实行指定专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应限制在那些与国计民生重大相关的行业。否则,就会造成国家控制范围过大,窒息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竞争,重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老路。4行业壁垒:国家通过对进入某些行业设置障碍,从而消除或削弱该行业的竞争。实行行业壁垒并不一概地阻止企业对某一行业的进入,而只是对这种进入施加不同程度的限制。我国所实行的行业壁垒与原有的经济体制存在着历史的联系。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原有的垄断被不断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国家通过设置行业壁垒而阻止在某些行业出现不必要的竞争,如外贸、金融、通讯、交通等行业。若投资者进入这些行业必须通过政府的特别许可或审批程序。行业壁垒的设置主要是防止在某些行业中出现不必要的竞争,体现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动管理。我国现阶段所表现出的垄断现象最突出的特点是垄断依靠市场和行政的双重力量形成,既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的特点,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推动垄断的形成和运作,又融进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垄断的某些成份,依托目前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操纵垄断,是当前体制转轨过程中行政权力加市场力量而形成的特殊垄断。由于我国现阶段垄断表现最突出的是行政垄断,该种垄断形式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它制约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抑制有效公平竞争,保护落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并且它还加大了企业改革的难度,影响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因此,在以后的经济改革中应逐步消除行政垄断的消极作用,并在即将制定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