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三四五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B)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4.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发展曲折性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B)A.有一定的货币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C.商品有充分的销路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A)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条件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9.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B)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10.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B)A、商品二因素学说B、劳动二重性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得分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实践有两层基本含义,它们是指:(A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2.意识是(AB)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的分泌物D.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E.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3.唯物辩证法是(BCE)A、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科学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D、关于一切规律的科学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ABCE)A.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B.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各种形式E.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5.社会进步的动力是(ABCDE)A.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的推动C.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技术进步E.社会实践6.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CDE)A.国家资本的输出B.私人资本的输出C.商品资本的输出D.生产资本的输出E.借贷资本的输出37.相对剩余价值是(ADE)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E、商品资本9.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的区别(CDE)A、竞争的地位不同B、竞争的时间不同C、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D、竞争的手段不同E、竞争的目的不同10.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E)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得分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1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2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答:错。(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2分)3.金融资本是“银行支配而国家应用的资本”。答:错(1分)。金融资本是垄断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一种垄断资本。(2分)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该命题的错误没有指出垄断这个重要内容,或者说没有指出进入资本的垄断实质。(2分)4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答:错误。(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分)得分四、简答题(任选四题作答,每小题5分,共20分,如五题全做,计分以前四题为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分)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3分)(或)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试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答: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1分)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则寓于同一性之中。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2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总包含着某种共性。这一规律主要是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2分)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答:(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的形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不变资本,它在生产中只是转移和再现原有的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可变资本,它在生产中能创造剩余价值。(2分)(2)两者划分的意义表现在:第一,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和源泉,这种区分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第二,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3分)4.货币的定义以及货币的职能。答: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分)这一本质是通过其职能体现出来的,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分)5.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答:1.答: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1分)(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加快预付资本的的周转速度,其中预付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正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2分)(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加速可变资本周转,可增加可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可剩余价值率.(2分)5得分五、论述题(任选二题作答,共20分,如三题全做,计分以前二题为准)1.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这一问题有何实践意义?3.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第一题: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分)(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世界上的事物无限多样,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同时或同等重要地进入到人的认识活动领域中来,其中,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关注和认识的对象,是由实践活动的需要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通过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人的认识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2分)(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不仅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而且还通过实际地作用于对象,使人的认识不断地由可能转化为现实。首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感知事物的现象。其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2分)(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不能依人们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最终还要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得以纠正、正确的认识得以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2分)第二题:(1)科学是反映事物规律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理论体系,技术是科学在生产中的运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3分)(2)在现代生产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①它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同生产力发展日益构成倍数或指数关系,引起生产力成倍或跳跃式发展。②它日益成为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在现代生产中,首先是科学的发现和突破而后应用于生产过程,开辟大批新产业。③它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科学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比重已由本世纪初的5%—10%,上升到本世纪中期的50%,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已高达60%—80%,有的生产部门甚至高达100%。(3分)(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意义、这一命题是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①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努力发展高科技、振兴教育、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③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分)第三题见下页6得分六、材料题(10分)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尽心之子》和荀子《五制》))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天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