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2-15)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P13-14)3、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P20)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4、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仍颇受重视?它的生命力究竟何在?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被西方评为“千年风云人物”的原因?)答:1、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和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尽管一百多年来不断有人诅咒和诋毁马克思,但从来没有人能够阻止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来没有什么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掌握无产阶级和亿万劳动群众,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2、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政治意义的评价,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最为强劲的生命力。尽管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理解和说明。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它给我们启示:①必须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之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二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一是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三是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5、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P16)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P16-19)或(教材P22问题):谈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心外无物(存在就是就感知)。(24)答:这句话不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心外无物将客观世界当作人类意识的产物,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7、理在事先。(24)答:这句话不对。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理在事先的观点,认为在客观物质存在之前,还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8、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25)答:这句话符合辩证法原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手是人劳动的器官。手离开了人体,徒具人手的形态,却失去了劳动器官的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离开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手。9、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25)答:河流是不停歇地流动的,上游的水流会不停地取代下游的水流。当人第二次跨进某条河流时,他第一次跨进的河流已经流走了。这个事例证明了事物的发展必然会不断地导致旧质的灭亡与新质的产生,甚至引起事物根本性变化的辩证法观点。10、相反相成。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矛盾的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矛盾的一方被消灭,另一方也将自然消亡。相反相成,与对立统一规律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5)11、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各自向自己的对方转化。福转化为祸,祸转化为福,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25)12、简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哲学原理。(25)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对比、排斥、映照的性质。蝉噪与林静、鸟鸣与山幽,体现了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衬托的关系。13、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什么重大理论意义?(25-27)答:物质(略)。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教材P26-27、P29)14、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26)答:这句话不对。人脑是意识的器官,而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仅有人脑,离开了人类社会,也不会产生意识。(26)15、用哲学原理解释“谈虎色变”的现象。答: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老虎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凶猛的动物,能对人类造成极大伤害。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老虎的这一特性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人们谈到老虎来临或老虎食人的事情,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26)16、猪孩王某长期与猪一起生活,十多岁时智商只有39,相当于正常人最低水平一半。后经专家7年教育帮助,始达69,接近正常人水平。试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答:王某虽然具有人脑这一思维的器官,但由于长期离开人类社会,与猪一同生活,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后进入人类社会,经专家训练,才逐渐获得接近人的智力。猪孩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6)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84)答:这句话不对。社会意识作为相对独立的精神领域和过程而存在发展,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诸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但它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离开了社会存在,谈不上社会意识。18、宇宙无穷无尽,不可充分认识。(26、58)答:唯物论认为,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被认知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宇宙无穷无尽,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没有穷尽。认为宇宙不可充分认识,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19、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教材P31、33)答: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二、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形成并制约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在社会生活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人类社会。社会发展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20、信息与物质、意识的联系和区别?答:一、信息与物质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信息的基础,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凡是物质都具有信息的属性,物质及其运动离不开信息。二、信息具有不同于物质的独特性质。任一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唯一的,而信息不是唯一的,有可能在传播中反复运用并得到巩固。物质具有质量,信息没有质量。三、信息对物质、能量有依赖关系,但与材料、能量有不同特点。信息可以分享并多次重复使用而不损耗;材料与能量会在使用中损耗直至报废或耗尽。信息交换具有不守恒性,可以与其母体分离,被其他载体保存和传播。四、信息与意识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信息范围比意识广,不依赖于人脑而存在,产生比意识早。(教案P40)21、简述“瞎子摸象”的哲学意义。(34)答: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事物的统一整体。瞎子摸象,将大象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分别看成大象的全部,而看不到大象整体,显然陷入了孤立偏面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22、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原理,论证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5-36、94)答:1、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一基本规律中,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2、在人类社会中,新生事物是指合乎生产力前进方向和经济基础要求、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一者新生事物有新的结构、功能,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二者它否定了旧社会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其中合理的因素,并添加了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些都使它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具有战胜旧事物的强大生命力。3、社会规律是人类活动的规律。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