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套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A.方法论B.认识论C.自然观D.世界观3.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哲学的党性是指()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联系C.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变化、发展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矛盾7.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现代辩证唯物主义8.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9.在世界的统一性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A.世界是否统一B.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C.世界是否可知D.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还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11.“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社会范畴B.自然范畴C.意识范畴D.物质范畴16.“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1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8.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B.一般与普遍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特殊与个性的关系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20.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A.物质B.时间和空间C.运动D.存在21.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辩证法22.设想无运动的物质是()A.唯心主义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23.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A.无条件性B.有条件性C.稳定性D.不变动性24.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A.无条件性B.有条件性C.稳定性D.不变动性2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6.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种观点说明了()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2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3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1.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32.研究意识现象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无论我们的哪一种器官都不能直接感知它。我们可以看到意识的器官——脑,可以用相应的仪器观察脑细胞,观测脑电流,但我们无法用哪怕最精密的仪器观察意识本身。我们无法用天平称称意识,用尺子量量意识,意识不具有物质的物体所具有的物理属性。由此而论()A.意识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凭空的想象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因此而无法认识D.意识属于某个根本与物质世界不同的超自然的东西33.人类发现狼孩、豹孩的实例说明()A.人与其它动物并无本质区别B.人的意识与其它动物的意识有质的区别C.脱离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形成意识D.正常的人脑发育是意识得以产生的源泉3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3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3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7.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种观点表明()A.意识具有能动性B.人在实践中可以任意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成果C.劳动可以创造一切D.它是一种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38.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B.无限性C.创造性D.永恒性39.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40.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A.人的活动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41.“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4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B.科学的实践观点C.意识能动性原理D.人的本质的观点4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C.一切从实际出发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4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46.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社会革命等活动都属于()A.改造物质世界的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变革上层建筑的意识性活动D.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47.在实践的各种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物质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政治实践4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49.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是因为实践具有()A.自觉能动性B.社会制约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50.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5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52.“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C.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5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54.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当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5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扬弃”B.斗争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5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C.和谐包含着矛盾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59.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规定者事物性质的矛盾是()A.主要矛盾B.根本矛盾C.非主要矛盾D.非根本矛盾60.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A.主要矛盾B.根本矛盾C.非主要矛盾D.非根本矛盾61.关于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的观点是()A.对抗性矛盾才有斗争B.事物发展的后期才有斗争,前期只有差异C.凡是矛盾必有斗争D.矛盾只有激化的时候才有斗争6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