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练习题2012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一章一、判断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凡是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对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对一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精神的。错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观念”的产物。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错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错“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唯心主义是一元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必须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理论要修改。对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错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对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对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对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错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对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错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对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对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对意识的本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错人的大脑是自我感觉的产物。错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和宇宙万物。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对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对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主义。对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对“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错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对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错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错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绝对精神”。对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对旧唯物主义理解的物质统一性是统一于“绝对精神”。错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2意识作用的发挥受着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与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无关。错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错意识的主观性特征在于认识可以由人脑凭空捏造。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对“狼孩”只有动物的习性,而没有意识,这说明意识的产生,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对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为人类的意识的推动力是劳动。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对“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错形而上学在联系问题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对劳动生产率表现了一个工厂量的规定性。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是量和质。“关节点”或“临界点”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对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对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对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客观唯心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对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唯心论,实质都一样,即都把精神奉为世界的本原。对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初”物质。对只有从联系中才能真正把握事物,这是辩证法的观点。对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1.世界观是:A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①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4.哲学是:3A关于自然和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7.客观唯心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B认为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C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D认为世界是由两个本原构成的。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9.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1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一种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上的独立的中间派别;B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C唯心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导致唯心主义。11.黑格尔辩证法的错误在于:A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B企图揭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D没有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绝对观念”发展的顶点。12.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更重要方面是: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1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是: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1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5.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6.唯物辩证法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A机械的位置移动;B包括社会生活现象在内的“一般的变化”;C对静止的否定;D一切物质现象的绝对的变动性。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有复杂的结构;B看得见摸得着;C客观实在性;D充满矛盾。1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A客观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C二元论;D主观唯心论。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20.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421.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原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4.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2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6.在世界的本原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27.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之外的独立存在物;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28.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29.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承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贬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30.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脑的形成;B物质文明的发展;C语言的发展;D生产劳动。3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32.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33.“机器思维”:A能够完全代替人类的思维;B能够部分代替人类的思维;C能够超过人类的思维并统治人类;D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34.信息论的出现,表明意识:A就是信息;B是信息的对立物;C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一切信息过程的最高形式;D是精神现象,而信息是物质现象。3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A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B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C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3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7.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5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3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时间和空间;B客观实在性;C运动;D无限性。40.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的观点是: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4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42.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自然界的变化;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量的增加。43.意识是:A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4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45.先有计划,后进行工作是:A意识决定物质的表现;B主观主义的表现;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D经验主义的表现。4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存在;B观念;C灵魂;D“原初”物质。48.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内容;B根本存在方式;C唯一特征;D根本性质。4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一定要导致:A形而上学的错误;B不可知论的错误;C机械唯物论的错误;D唯心论的错误。5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