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织领导成立新河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领导小组。组长:罗卫平副组长:谢光明、陈传新、蒋继权、刘国军、刘旭成员:陈炎坤肖华张平滕雪军于斌杰陈学慧李咏梅三、培训对象全乡所有在职在岗的中小学教师。四、培训目标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使用计算机、一体机等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培训目标:1.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技术员进行网络管理、设备维护的能力和骨干教师对本单位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的能力。2.加强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高效运用。3.广泛开展基于“空间”的教师网络研修,使全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五、培训内容1.信息化专业人才集中培训的主要内容。希沃一体机的日常维护、简单故障的处理,网络管理,如何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规范建设学校机构空间、班级空间,如何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建立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如何对各种系统和空间进行管理和维护。2.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校级集中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何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个人空间,如何运用空间进行电子备课、政治业务学习、在线教学、在线教研,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基于“空间”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在线互动答疑和远程跟进指导等形式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六、培训方式、时间和地点应用培训坚持“骨干先行、分层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集中培训1.县级集中培训培训对象:刘谦培训时间:7月27日至8月6日培训地点:华容县马鞍实验小学。2.校级集中培训培训对象:我乡各中小学、幼儿园在职在岗教师。培训时间:9月23——27日。培训地点:新河中学(新河中学全体教师)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前进、河东、坝河、红专、县河学校及中心幼儿园将采取培训教师送教下校的办法,确保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培训教师:刘谦肖武(二)远程培训远程培训主要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的远程培训平台来开展,以网络课程学习、在线互动答疑和远程跟进指导为主,参训教师须完成作业、参与讨论。七、培训原则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培训学习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相结合,坚持培训学习与学校和学员自身实际相结合,坚持培训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落到实处。2.坚持针对性原则。培训要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来开展,学员必须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必须有针对性地学习与个人教学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掌握与之相关的技能技巧。八、培训管理为扎实有效地做好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培训管理。首先,要认真摸底,做好参加县级培训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的遴选工作。其次,要依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有教师、场所、时间、经费、教材。第三,要制定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第四,要安排专人进行培训管理。第五,教师的参培情况要纳入学分登记和教师考核,能按要求参加县级集中培训且成绩合格的教师学分登记记12分,能按要求全程参加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且成绩合格的教师学分登记记80分。第六,各学校集中培训期间,校长室将下到各学校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及时汇总,定期通报。九、经费保障各学校要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持续有序开展。十、培训结果评估各学校集中培训结束后,我乡将组织专家命题,统一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衡量各位老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的主要依据,并和绩效工资挂钩。三封寺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湘教通〔2014〕311号)、《华容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等文件要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三封寺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我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二、目标任务从2014年起,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为主体,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全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17年,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分年度任务安排如下:年度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含培训者培训、校长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及测试20148人总任务的20%20153人总任务的30%20163人总任务的30%20172人总任务的20%三、组织与实施1.组织机构成立三封寺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军辉副组长:田志刚成员:肖巨强、秦锡勇、程楚炎、吴伟、吴君良、张耀东下设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由田志刚兼任办公室主任,付佳炎、易强、张春玲、刘勤富、胡姣为成员,具体负责全镇提升工程的计划起草、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等。2.培训分工建立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体系,明确职责,细化分工。(1)县级:由县工程办负责组织,教师进修学校具体承担。一是要组织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含培训者、校长)参加国家、省、市的相关培训;二是要组织幼儿园教师参加岳阳市组织的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三是负责县级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和初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2)乡(镇)级:由三封中学组织,督促全镇中小学教师参加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⑶校级:由各中小学校组织实施校本研修,三封中学与三封中心小学负责对口校跟踪指导(三封中学对口墨山学校,三封中心小学对口松木小学)。3.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4.培训模式及学时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不少于30学时;网络研修不少于30学时;校本研修不少于20学时。5.测评方式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及发展测评,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1)诊断测评:即训前测试。由教师利用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测,测试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各项指标。诊断测评旨在帮助教师了解自身不足,找准能力发展短板,确定培训目标,为有效选学提供依据。(2)培训测评:即训中测试。重在衡量教师的参训成效,包括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成效。培训测评由相关培训机构针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培训课程完成数量;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学习考勤和学习态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利用、课件开发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成效等。(3)发展测评:即训后测试,采取上机测试形式完成。发展测评通过测评系统,注重利用案例开展情境测评,评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教师在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后,由省工程办统一组织上机测试。上机测试60分及以上为合格。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提升工程实施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结合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掌握教师培训需求,围绕提升工程目标任务,拟定实施计划、方案和具体路线图。2.落实专项经费。各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3.完善监督机制。三封中学将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4.营造应用氛围。各校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以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适时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浓郁的应用氛围辉南二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一、任务与目标(一)目标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自2014年起至2014年12月我校对74名任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按要求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与数量达到上级标准。(二)培训任务我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全体任课教师计74人,其余教师到2015的前完成。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一)成立组织机构组长:类维波(校长)副组长:杨广巍(副校长)曹蕴义(副校长)成员:汤贵清(教务主任)魏希慧(教务副主任)张金艳(教师辅导员)各学科科组长(二)明确工作职责校长是本次培训工作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教师辅导员主抓具体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次培训学员的学习工作进行监督、测评考核等工作。三、明确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必修学时,达到培训标准。四、培训模式: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五、开展测评工作,激发学用动力(一)制订测评实施细则及时召开动员会,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激励原则,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过程中学校针对网络研修的内容对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二)有效应用测评数据有效利用测评数据,对教师培训过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查漏补缺,保证学员按照培训项目进行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六、推动教师应用,营造应用氛围(一)建立评估与应用机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晋升和考核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二)营造应用氛围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及时召开动员会对教师细致讲解文件要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七、健全制度与保障,确保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我校为培训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有必要将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确保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