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打印】【关闭】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1年03月14日点击:129次政府工作报告长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县长吕志良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县人民政府在中共长兴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群策群力,开拓进取,顺利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71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40.1亿元,增长1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4亿元,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2亿元,增长23.8%;工业性投入96.4亿元,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亿元,增长18.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7.6%和25.5%;自营出口8.94亿美元,增长57.8%;合同利用外资3.76亿美元,实到外资1.852亿美元,实到县外内资53亿元;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和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和10%(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6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05元,增长13.2%;人口自然增长率1.74‰。一年来,我们加快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发展冲刺年”和“大项目引进推进拼搏年”活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步伐加快。纺织服装、蓄电池、机械汽配等产业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和现代纺织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17亿元和156亿元,分别增长29.8%和31.5%。“千企升级大投入”、“亿元项目攻坚”等活动深入推进,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完成投资20.9亿元,中钢、江森自控、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31”行业龙头创建计划、“百企超亿行动”、“大企业大集团三年超百亿计划”深入实施,新增规模企业101家、“亿千”企业33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天能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超威动力成功上市。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73亿元,增长28.7%。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进一步健全,流转土地3.82万亩,新发展七大特色产业6.8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建成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25个,和平、泗安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启动建设,二界岭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大,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家。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6只、绿色食品3只,长兴紫笋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现代服务业持续提升。综合物流园区A区投入试运营,B区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建设,捷通二期、渤海物流等项目推进顺利,新增2A级物流企业3家、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家。总部经济园区建设加快推进,12幢总部经济大楼全面启动建设。新增生产性服务业分离试点企业4家。中心商务区、龙山新区商业中心等商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家、年营业额超亿元零售商贸企业4家。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三下乡”工作有序实施,新增村级连锁便利店42家,行政村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到100%。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二界岭-仙山湖生态休闲旅游区、陈武帝故居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四星级以上农家乐2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7亿元,增长33.1%。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金融、科技、信息、中介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深入推进,制定实施“大好高”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等政策意见,“大招商、招大商”氛围日趋浓厚,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4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4个、总投资超5亿元特大项目14个。第三届陆羽国际茶文化节、第十届“长洽会”等活动成功举办。外贸进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59家、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2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平台建设扩容升级。县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入选国家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城东55.4平方公里被列入“南太湖产业集聚区”规划,城南工业功能区(新能源)被列入市级特色产业园。全县工业平台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7亿元,新拉开框架6467亩,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4科技创新成效明显。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达到4.9%。科技创业园二期主体工程完工。组织实施政产学研合作项目151项,新列国家级项目34项,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216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3.6亿元,增长29.8%。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8家,创建市科技强镇1个。申请专利1520件、授权1764件。品牌战略和质量强县工程深入实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3只、省区域名牌1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个,申请注册商标1000余件。资源要素保障有力。金融创新服务不断优化,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新增县级金融机构3家、乡镇分支机构2家。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不断深化,耕地保护全面加强,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920亩、土地开发2010亩、土地整理4996亩,处置转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利用土地5679亩,落实供地指标4746亩。“南太湖精英计划”和六项人才优化升级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引进各类人才2530名。企业家培训“12345”行动扎实开展,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20名。对外劳务合作不断深入,新增劳务合作基地5个,帮助企业招工1.04万人。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城乡建设开创新局面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龙山新区和回龙山新区建设有序推进,西太湖科教新城启动建设,城市建成区扩展到42平方公里。48项城建重点工程深入实施,解放西路-回龙山道路连接线、广场路、县前街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市路网结构日益完善。旧城改造完成拆迁11.2万平方米,提升改5造老小区5个。不断加大违章停车、乱搭乱建等行为的治理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荣获“浙江省和谐社区工作先进县”。镇村面貌显著改善。精致小城镇建设工程深入实施,9个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6亿元,镇区面积扩大到31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1万人,其中3个中心镇完成投入5.4亿元。“魅力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创建村61个。北线“江南茶乡”实验示范带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西线“岕里人家”实验示范带建设高标准推进。建设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2家、村级177家。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络运行良好,处理率达到85%。“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振兴计划”深入实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1.9亿元,增长10.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76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投资99.7亿元。宁杭高速铁路、长湖申航道长兴段扩建、滨湖景观大道等工程顺利推进。新建农村联网公路71.1公里,改造低等级桥梁50座。水利和防汛设施进一步完善,合溪水库主体工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顺利,新建标准堤防55公里,加固山塘39座。220千伏祥福、金钉子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长兴变整体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川气东送”城南天然气门站开通运营,新铺设天然气管网34公里,发展用户3314户。通信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城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年来,我们深化生态建设,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环境整治积极有效。生态文明建设“515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三项工程”和清水入湖行动深入推进。太湖蓝藻防治成效明显,包漾河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稳定,全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其中市控以上断面达标率达到100%。合溪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6加强。粉尘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关闭矿山企业12家,治理废弃矿山2家;104国道李家巷段、11省道吴山段、长牛线等路段的长效管理不断加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1%。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推进有力,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1亿米,拆除2.2米以下水泥磨机8台、石灰土立窑12门。新铺设污水管网126公里,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得到加强,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集中供热、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进一步推广。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省级绿色企业2家。生态创建稳步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县、乡镇、村三级联创和绿色细胞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城乡绿化工作扎实开展,“亿万千百十一”绿化工程成效明显,新增城市绿地1657.5亩,中心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提高到41%、46%和15.5平方米;新增农村绿化面积2.3万亩,新建重点生态公益林6143亩,产业化造林3.8万亩。一年来,我们突出惠民利民,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就业援助力度不断加大、渠道进一步拓宽,新增就业1.06万人,帮助4552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培训城乡劳动力2.9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1万人;吸纳以长兴籍为主的大学生1710名。全民创业深入开展,新发展家庭工业3819户、个体工商户8092户,建成现代家庭工业集聚点21个、专业村25个。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县中医院新大楼和县卫生监督业务大楼建成启用,县人民医院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医疗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健康工程深入实施,新农合参合率93.3%,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提高到90.5%。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三小、四小扩建进展顺利,创建市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17个、国家级重点教育改革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重点技工学校1所。培智学校建成开学。“文化大县”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全面实施,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整体平移工作城区全面完成、农村完成80%以上,首届艺术节、读书节顺利举办,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6个、特色文化展示馆18个,新建和改建“幸福乡村大舞台”100个,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1000多场。创建省级体育强乡2个、省级东海明珠工程1个。我县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城市、省级科普示范县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健康宝宝计划”深入实施,计生奖扶制度、优生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双拥工作获得省级模范城“六连冠”。青川县七佛乡等对口援建工作顺利完成。民族宗教、侨台、外事、气象、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展。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五费合征”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参保17.55万人,为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6673万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行政村)养老服务站5个,新建、改建敬老院2所,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9%,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和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筹措各类救助资金6028万元,政府救助5.7万人次。开工建设安置房、经济适8用房、廉租房、人才公寓47.84万平方米、竣工31.4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5640户,改造危旧房429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低收入农户医疗、住房、教育救助全覆盖。社会局面安定有序。“法治长兴”建设不断深化,“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我县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有力,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