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教学中应注意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一、高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大连教育学院邹爱丽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觉得有情趣,学有所得。•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创造“生活。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构思。二、吃透“教材,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在讲教材中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在看待现实问题时联系课本知识进行思考三、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点1.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的价值(C+V+M)一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V+M)一固定资产折旧+服务部门收入。同一个国家里,GNP总是大于(V+M)。2.社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是社会各个物质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两者共同之处:都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两者不同之处:①统计内容不同。前者统计的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包括耗费生产资料的价值;后者统计的是增加值,即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国民收入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②统计范围不同。前者只统计物质生产部门;后者统计范围比较广,包括三大产业。3、把消费等同于个人生活消费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个人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4、个人消费品分配与国民收入分配联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继续;个人消费品分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个人消费品的多少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区别:①分配的对象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新价值进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对国民收入中的用于消费的那部分进行分配。②分配形式不同: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③分配原则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遵循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统筹兼顾,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5.认为企业是否纳税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取得的收入,不论企业盈亏必须依法纳税。6.认为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7.认为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是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两大银行•政企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的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商业银行是专门办理信用业务的金融企业,它必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制度。•存贷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商业银行是向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和申请再贷款的企业。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存款,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即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贷款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各商业银行来说,存在着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的关系。8.认为物价越低,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款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得商品的价值量不断降低,从而使商品得价格不断降低,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而由于种种原因物价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就会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城乡居民的收入减少,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民居储蓄存款增加,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特别是在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居民储蓄的增长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展。•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民居存款的增多,不利于刺激消费,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9.认为发行国债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国债发行越多越好•国家适当增加国债发行,用于经济建设,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国债发行要适量,要考虑偿还能力,使用方向要正确。否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10.打折促销是否违背市场交易原则•合理的打折促销能刺激销售,提高商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因此,合理的打折促销符合市场交易原则。•如果商家发布虚假的打折信息,或利用广告误导或欺诈消费者,这种促销行为就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原则,是法律所禁止的。11.认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防止和避免“搭配”销售、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假冒伪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给销售者带来效益。•市场交易原则,不仅约束和规范销售者的行为,也约束和规范购买者的交易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健康运行。12.认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只在于“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13.认为贸易顺差越大越好•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该国商品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实行出口导向政策,不断扩大出口,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贸易顺差过大,将会限制一国通过进口利用外国资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从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14.全面看待我国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国家降低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表明我国在人世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会使国内某些产品受到严峻挑战。另一方面,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调节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国内企业调整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不仅能开拓国内市场,而且能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5.关于外汇和汇率•外汇汇率与本币汇率的比例关系•运用外汇和汇率关系解决有关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问题1、先认识规律,后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吗?•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必须认识规律。为此,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深入实际,接触事物,发挥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人们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认识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如何理解合理想象与创造思维的作用?•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既存在着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形式的一些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思维方法,也存在着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思维方法。•逻辑的思维方法以其严格的程序性、规范性为特点,对认识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缺陷,需要非逻辑形式的补充使认识得到发展。合理想象•只有丰富的想像力,才能使人把概念转化为形象,才能构思出感官无法达到的事物发生、发展的假说,才能做出重大惊人的发明和创造。•根据一定的条件,作出合理的想象,能大大增强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创造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大胆的想像力、强烈的求异性和活跃的灵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其主要形式。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必须做到:•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想象,否则就是徒劳无益的胡思乱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深入思考;•不迷信偶像,敢于挑战权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评判。3、生产实践与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之间的关系•生产实践是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活动。它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展的,因而就必须有维护和巩固那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同时发生的。生产实践决定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反作用于生产实践。4、实践与物质是不是一回事?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客观物质性)区别•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做或行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形式;物质是指客观世界本身,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实践是相对于认识而言的;物质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物质概括抽象的是整个世界,包括已知和未知的事物。实践的对象要受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5、实践与实际是不是一回事?区别:(1)含义不同。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指进入人们活动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实践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改造的全部活动。(2)相对应概念不同。实际又叫客观实际,相对于主观而言;而实践属于物质性活动,相对于认识而言。(3)地位和作用不同。实际即客观事实,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联系(1)实际是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对象。实践离不开实际,没有脱离实际的空洞实践;而实际也只有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有其现实意义。(2)二者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们只有做到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目的。6、人的错误认识是否也来源于实践?错误认识也来源于实践,是说错误认识也来自实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但并不是说实践是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脱离实践才是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7、教育活动、艺术活动为什么也是实践活动?三、改革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要在教学重点内容上展开。•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研究学习应当有结果。四、自我反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跳出自我来反思自我•通过教学录像来反思自我。•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反思自我。(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2)记“败笔”之处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并及时地在以后的教学中纠正。(3)记教学机智(4)记学生见解学生独到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谢谢大家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