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敷料、输液器和输液接头的应用与更换1.敷料选择: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半透明的敷料,消毒剂首选2%氯己定,碘酊、碘伏或75%乙醇。置管部位渗血首选纱布。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果愈合良好则不需要使用敷料。2.敷料更换:(1)纱布敷料每48h更换一次3.(2)透明的半透膜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性粘贴透明贴膜。手法为单手持膜,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垂放覆盖后,先固定导管部分,再由中间向周边抚平,贴膜将导管尾端圆盘覆盖住。排尽贴膜下的空气,边揭取贴膜的边框边按压,使贴膜与导管及皮肤紧密贴合。4.输液器应用与更换:应每隔24H更换一次,消毒接头时要有一定擦拭力量,输液接头每5-7天更换一次5.胃肠外营养及血液制品输入装置的使用与更换(1)24小时更换一次,脂质液体包括TPN需在24h内输入完毕。(2)如果数个单位的脂肪乳在1d内间歇输入,每瓶脂肪乳均需使用新的输液装置6.肝素帽应5-7天更换一次,PICC等长期留置导管不建议用肝素帽,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如果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三通接口在不使用时须用用无菌帽覆盖。三通被污染是常见的,发生概率为45%-50%7.测量臂围:成人为肘关节上10cm处,儿童为肘关节上5cm处。二.冲管封管冲封管应给与正压,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常用冲管封管液是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穿刺前预冲抗生素或者输液间歇定期抗生素+肝素盐水冲管均被证实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手段。冲管液的最小量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给药和液体前,应抽回血以确认导管是否通畅。三、导管的拔除1外周静脉导管:短期外周静脉导管通畅都会在72-96h更换一次,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中等长度导管:平均置管时间7-49d3中心静脉导管和PICC:在导管可正常使用且没有发生局部或系统的并发症时是没有必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的。植入式输液管的最佳保留时间不确定。四.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识别与干预1.导管堵塞:管腔内堵塞的原因有导管内血凝块、沉淀的不相容药物、肠外营养的脂类聚集。管腔外堵塞有导管所处部位的解剖结构、导管尖端贴在血管壁上、导管顶端血栓或纤维素鞘形成,表现是能注入液体,但不能抽出回血。.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在输入不相容的液体前后用5-10ml冲管液封管。冲管手法正压式脉冲法(间歇推注法),以在管腔内形成涡流。2、静脉炎: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机械性静脉炎多发于外周静脉导管和PICC尤其是将较粗的导管置入较细的静脉时对血管壁和内膜的摩擦造成的技术不佳、部位不当都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常由于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过快。增加有刺激性液体的输液速度(即缩短有刺激性容易对血管刺激的时间)可以降低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和收卫生原则通畅是造成外周静脉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原因定期更换外周静脉导管是一种被推荐的预防静脉炎的方法。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内微生物定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推荐意见:1.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措施。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使用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3.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锐气(包括但不局限于针头导丝探针手术刀等)应丢弃在途透水防穿透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并定时更换。4.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入口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二手卫生1.实施临床前、后应洗手,戴手套和脱下手套之后也需洗手。2.操作者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谁进行洗手。3.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4.固体肥皂应保存干燥或使用液体洗手液,盛放容器应保存清洁。三无菌器具的应用:无菌器具的选择和更换,应以人体最舒适、造成的损伤最少,能最大限度的预防感染有效期和过期: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存放架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不得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皮肤消毒剂:(1)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2)医用氯己定(3)2%碘酊和75%乙醇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行穿刺。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氯己定消毒皮肤。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用于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的有乙醇、氯己定、络合碘、碘酊。输液穿刺工具的种类及应用1.导管材质首选聚氨酯和聚亚氨酯材质的导管2.导管的材质应为不透X射线3.持续刺激性药物、发疱剂、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Osm/L的液体等药物时不使用外周静脉输注。4.建议穿刺工具需具有防止针刺伤的保护装置5.建议穿刺工具应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6.穿刺工具和输液设备最好为螺口设计。7.当治疗持续时间可能超过6d,应使用中长导管或PICCPICC维护时的手法1.揭取贴膜时:沿外露导管尾端向穿刺点方向进行,先揭取覆盖在导管上的贴膜,后揭取导管以外部位的贴膜。禁止双手由上向下的方向揭取2.消毒剂使用:优先选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或氯己定醇作为皮肤消毒剂。目前临床上活力碘及75%乙醇使用较多。使用乙醇时一定要避开穿刺点;使用来回摩擦的方式进行皮肤消毒效果最好。临床常用消毒方法为无缝隙消毒皮肤,一圈压一圈,勿留空隙,确保消毒到位。穿刺点发红、局部硬结者,根据穿刺点情况酌情将活力碘棉球置于患处湿敷,以控制和治疗穿刺点感染。3.粘贴透明贴膜:绝对无张力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性粘贴透明贴膜。手法为单手持膜,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垂放覆盖后,先固定导管部分,再由中间向周边抚平,贴膜将导管尾端圆盘覆盖住。排尽贴膜下的空气,边揭取贴膜的边框边按压,使贴膜与导管及皮肤紧密贴合。揭取贴膜前后均需查看导管的刻度。4.输液接头及注射器:建议使用鲁尔接口输液器以确保输液安全。禁止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给哟,禁止将胶布直接粘贴在导管上,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认为地移入体内不同结构PICC维护的区别1.耕管输液接头A前端开口式PICC:更换接头时导管需要反折,且尾端向下,避免血液反流或空气进入体内,B.三向瓣膜式PICC:可以不反折也无须用夹子夹闭导管但尾端仍需向下C:耐高压注射星PICC:在更换接头前需夹闭尾端的安全卡,多腔导管应同步夹闭尾端的安全卡禁止使用血管钳或边缘锐利的夹子夹闭导管,在更换输液接头或连接输液时,尽量让导管末端低于心脏水平,以免造成空气栓塞。PICC维护ACLAassess通过回血判断导管是否通畅是必要的,术肢有无肿胀,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渗血。Bclear冲管冲管不彻底是造成血液凝结和药物趁机引起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冲管液和量冲管液应使用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冲管液的量不低于2倍与导管系统体积的冲洗液冲洗导管。在采血或输血后使用更大容量的冲洗液冲洗导管。如采用一次性的预冲式冲洗器可以选用5-10ml及以上包装的产品如采用的冲洗液为一次性注射器临时抽取的0.9%氯化钠则选用10ml期以上的注射器。冲管时禁用10ml以下的注射器。冲管手法:脉冲式,即推一下停一下的手法,使等渗盐水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可有力的将黏在导管壁上的内容物冲洗干净冲洗时机:每次输液前必须冲洗;血管介入装置在每次输液后必须冲洗以清除导管内残留药物。A开始用药前和用药完后b输注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及TPN等药品后c两种特殊药物之间d缓慢输入药品时为了防止回血堵管e抽血前后f治疗间歇期保持导管功能状态输血液制品、TPN、脂肪乳、白蛋白等黏滞性物质后均需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不能靠中立输注生理盐水的方式冲刺导管。如果为儿童冲洗导管,冲管速度不宜过快患者健康教育1.留置PICC的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及家务劳动,入梳头刷牙、煮饭洗碗扫地。家长要嘱咐儿童勿玩弄导管体外部分。2.2.每日常规饮水1000ml以上,常规热水泡手、脚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3.3.睡眠时保持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4.淋浴前使用保鲜膜将贴膜上学10cm范围处严密包裹,切忌浸湿贴膜。5.治疗间歇期或出院后常规每5-7天到医院更换贴膜和外露接头并冲洗导管。6.功能锻炼指导7.置管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h,以防止穿刺点渗血置管侧上肢轻轻行握拳、旋腕及上肢抬高运动,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以上。置管侧上肢避免过度外展、外旋运动。注意避免使用置管侧肢体提举过重的物品,或托举哑铃、引体向上等持重居高运动。每日进行室内外散步运动30min以上。8.卧床者除常规要求以外,还应适当抬高上肢或下肢,特别是置管侧肢体,每天进行主动被动床上运动或按摩上下肢体。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PICC操作的基本原则1.所以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2.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了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3.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4.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导管穿刺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