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地理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轮复习讲义§5.1农业生产活动一.农业生产活动: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已获得所需的产品。二.农业生产的特点:(Ⅰ)[空间上]地域性:○1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2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农业地域类型:指在一定地上或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Ⅱ)[时间上]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指农业生产在实践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变化周期。(因时制宜、不违农时)三.农业的投入和产出(Ⅰ)农业的投入要素:○1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2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农业就可以获得产出];○3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促进农业产出];○4科技[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画为农业必要投入)(Ⅱ)农业的产出:农产品,有的供食用[如,粮食、肉、奶、蛋、水果、蔬菜等],有的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如,棉花、橡胶、皮、毛等]。(Ⅲ)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四.农业的分类(Ⅰ)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有些为混合农业。(Ⅱ)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Ⅲ)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哦家]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来进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自然生产力:是土地的生物生长力,它的高低可用生产物的数量和种类来衡量。粗放农业密集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业自给农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畜牧业商品农业混合农业§5.2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Ⅰ)自然因素(静态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3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Ⅱ)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1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将双季稻生产从华南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另一方面,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业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地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荷兰素有“鲜花王国”和“郁金香王国”的美誉。§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一.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型农业)(Ⅰ)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Ⅱ)亚洲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1气候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自然因素];○2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劳力条件)];○4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人口密集,因而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人均耕地]○5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人们喜食稻米[生产习惯、食物偏好](Ⅲ)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内为解决方法]○1小农经营;[集约经营](以家庭为单位,我国南方每户耕种水稻田一般都少于1公顷)○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控制人口数量]○3机械化水平低;[加快机械化发展]○4水利工程大;[加大投资兴修水利](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5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一大、一小、一高、三低}—2—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北美洲)也分布着大片稻田,但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二.大牧场放牧业(Ⅰ)主要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牡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Ⅱ)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牡牛业,经济效益好,发展的条件为:○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自然条件)○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经济○3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因素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大牧场归牧场主(欧洲人),原先自由自在的牡牛人(印第安人),被牧场主雇用到大牧场来放牧牛群。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从此潘帕斯草原牧牛业飞快发展。(Ⅲ)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所作的主要工作有:○1培育良种牛;○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3开辟水源;○4种植饲料。§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一.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生产商品粮的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Ⅰ)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Ⅱ)主要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Ⅲ)经营方式: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我国东北、西北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Ⅳ)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分布及条件:分冬麦区:大平原中部冬季气温较高。布春麦区:大平原北部冬季较长且气温较低,只能种春小麦。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2便利的交通运输;○3地广人稀;(美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广大农村依然人烟稀少)○4高度发达的工业;(有的还使用飞机作业)○5先进的科技。区位条件耕地资源丰富农场占地广生产规模大(自然)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高(社会)二.混合农业(Ⅰ)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Ⅱ)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Ⅲ)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小麦出口国之一。—3—其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Ⅳ)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有以下三方面显著的特点与优点:○1特点:土地交替使用——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2特点:生产交替进行——优点:农民可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3特点:比例由市场决定——优点: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所产农产品多数供出口,英国是主要的出口对象。山地的雨影效应:一种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的情况。[从东部沿海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澳大利亚政府修建水利工程,东水西调。混合农场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农场一般靠近主要公路。(Ⅴ)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5.5工业生产活动一.工业: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农产品以及矿产品进行加工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一种原料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而一种产品又可能由多种原料加工、组装或化合而成。二.工业的投入——产出(1)工业的投入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科技等。.工业产出:○1产品;○2废气、废渣、废水(工业三废)[部分可在循环利用](2)现代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为此,工业企业要求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另一方面加强对工人的业务培训。(3)工业产出各种产品,它们一部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如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等),另一部分满足生产的需要(如钢铁、机械、化肥、农药等)(4)工业分类:按照投入要素所占比重的多少分资金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源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三.工业的发展(1)现阶段的工业发展概况: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努力向工业化推进。工业仍表现出集就世界而言,工业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中分布的特点:就国家而言,工业往往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或少数城市。(2)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历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年代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气化的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为代表工业部门棉纺织、钢铁等工业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等工业电子工业、微电子、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工业分布趋势由分散走向集中进一步趋向集中由集中趋向分散主要投入要素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高科技资金产值比例变化上升上升先升后降生产方式变化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中小批量、定制生产—4—(3)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工业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2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3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4)生产方式的变化: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工业生产从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发展。工业原料:种类增多,利用率及加工深度提高;科学投入劳动力:数量减少,知识、技术要求提高;技术发展工业产品:种类增多,标准化产品向定制产品发展;产出产量:大批量向中小批量转变。§5.6工业的区位选择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工厂建立在什么地方,需要政府或厂商进行决策。[理想场所:原料和劳动力充足,劳动力优质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3)不同的工业部门所需要考虑的主要的区位因素不同: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减少损失[原料](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节省运费,减少损失[产品](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如,炼铝厂等)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不高,但对数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