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铁板铜琶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联表明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京口地处长江下游(今属江苏镇江),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为兵家所重。其地为江南运河的北口,过长江与江淮运河相联。东汉建安(196~219)中﹐孙权治此﹐称为“京城”﹔及迁建业﹐改名“京口”。东吴建国﹐隶典农校尉。西晋属扬州毗陵郡。东晋南渡﹐曾为侨徐州及侨东海等郡治所。义熙六年(410)﹐收复徐州旧地﹔宋永初二年(421)﹐改侨徐州为南徐州﹐侨东海郡为南东海郡﹐仍为治所。刘裕发迹于此﹐宋时称为“北京”。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解读学习目标1.熟悉作者人生际遇及本词写作背景,感悟辛词气势雄健、慷慨苍凉的风格,体会词人的情感。2.诵读涵咏,体会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3.感受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痛与愤慨,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导学案反馈优秀小组:1、2、3、6、9优秀个人:存在问题:探究1:作答不全,未概括意象特征。探究2:未解释词义,用词不够准确。孙仲谋(móu)舞榭(xiè)巷陌(mò)金戈(gē)元嘉(jiā)狼居胥(xū)仓皇(huáng)可堪(kān)佛狸祠(bì)拓跋焘(tāo)朗诵舞榭楼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译文]江山依旧,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却无处觅求。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只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是刘裕儿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宁宗继位后,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合作讨论要求:1、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重点讨论学案反馈的问题。2、先对学,再群学,3、每个同学讨论中都要做好勾画记录,总结解题方法及规律,点评、质疑或补充做好准备。展示点评安排展示问题展示个人点评目标及要求探究11.目标:通过你的展示点评,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理解更透彻。2.要求:同日常要求展示:整齐+规范点评:看-思-评-结,探究2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万里如虎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赞叹惋惜)(赞叹之情)(警告当局)(怒斥偏安)(壮志未已)上片下片1.本词中,作者选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至少选两处进行分析)上片(1)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操,与曹刘鼎足之势的英雄.作者登上北固楼,首先想到闭门思过以京口为都城,后迁都南京的英雄。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只是像孙促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已无处可寻了。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随时光而流逝了。作者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2)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在那里居住的刘裕,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能有刘裕这样创大业的盖世英雄和英明国君,作者的正确战略意图就以被采用。这两个典故,写法虽异而用意却相同,作者对能承父兄基业而有所作为的孙权和创建大业的刘裕进行歌颂,就是对南宋当局不知自振的针砭;作者怀念古代英雄,正是慨叹南宋没有英雄。下片(1)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2)“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3)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合作探究二2.有人认为《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明确:我同意这种说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意思为“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本词用典之处颇多,因此有人说辛弃疾有“掉书袋”的嫌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根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典虽多,但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而且所用典故都环绕着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当堂检测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每日一练】仿照下面的句子,改变地点和内容,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示例: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仿句: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我梦想,来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的汪洋中,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阔。主旨: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