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评估(Ⅱ)限时: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其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解析: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它是我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为质点,关键看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即物体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A,C情景中物体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因而可看为质点;B,D情景中所研究的问题都涉及物体的不同部分,此时的物体就不能再看为质点,否则问题将无法研究.答案:AC2.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约为是9.26m/s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约为8.71m/s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解析:按平均速度定义计算知A,B对;0.1s时间比较小,故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7s末的瞬时速度C对,D错.理解瞬时速度有一定困难,当时间段取得非常小时,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非常小,这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等于该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实际上,分析运动员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用高速摄影机摄下全过程情况再用上述办法进行分析的.答案:ABC3.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设乌龟和兔子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乌龟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D.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位置解析:由图象可看出乌龟比兔子早出发,A错,乌龟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错.乌龟和兔子在t2,t4时刻两次相遇C对,乌龟早到达终点,D错.答案:C4.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停止,共前进了36m,乙经1.5s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9mB.18mC.36mD.27m答案:B5.某人在t=0时开始从出发点向东沿直线行走,第1s内走1m,以后每一秒内比前一秒内多走1m,则()A.第3s末,人距出发点6mB.第4s初,人距出发点10mC.第3s内,人通过的距离为6mD.4s内人通过的距离为10m解析:如上图所示坐标轴分析:由题意物体所在位置距出发点6m,因为0~1s这1s内走1m,1~2s这1s内走2m,2~3s这1s内走3m,到第3s末时共走6m,故A对,B错.第3s内是指第2s末至第3s末这一段时间,物体通过的距离为3m,故选项C错.4s内(这里指前4s内)指计时开始至第4s末这段时间,物体通过的距离为(1+2+3+4)m=10m,故D对.答案:AD6.某同学从9m高的楼上将篮球扔下,球与地面多次撞击后,最后停在第一次落地点,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位移为0,路程为9mB.小球位移为9m,方向向下,路程为0C.小球位移为9m,路程大于9m,均向下D.小球位移为9m,方向向下,路程大于9m解析:在衡量位移时,不管物体往返多少次,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球开始距地9m,最后落到地面上,位移的大小就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为9m,方向向下.路程由于多次弹起、落下,所以大于9m,并且没有方向.答案:D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因而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即12(v0+vt)B.对于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然可用v=xt来求平均速度C.对于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v=v0+vt2来求平均速度D.对于曲线运动,也可用v=xt来求平均速度解析:v=x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答案:ABD8.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则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①物体第2s末的速度为20m/s②物体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③物体前2s内下落的高度为20m④物体第2s内下落的高度是10m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A.5sB.6sC.7sD.8s答案:AC10.(2011·天津理综)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解析:把x=5t+t2与公式x=v0t+12at2对比知,v0=5m/s,a=2m/s2,第1秒内位移为x1=6m,A项错.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v=5×2+222m/s=7m/s,B项错.由Δx=aT2知Δx=2×1m=2m,C错.因为a=2m/s2,所以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D项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一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_________m,最后1s的初速度是__________m/s,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解析:先通过自由落体公式h=12gt2算出总的用时为3s;再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第1s内通过的高度是5m,第3s内通过的高度是25m;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答案:25202512.如下图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从0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3、4、5、6,测得x1=5.18cm,x2=4.40cm,x3=3.62cm,x4=2.78cm,x5=2.00cm,x6=1.22cm.(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2)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_______m/s,方向__________(填由A→B或B→A)解析:(1)打点计时器每两个计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于选5个时间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因此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v3=x3+x42T=3.62+2.782×0.1cm/s=0.32m/s.答案:0.10.32A→B13.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答案:1414.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________.(2)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与物体相连的是纸带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3)纸带上1~9各点为计时点,则下落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4)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属于记忆方面的问题,只要考生认真做过这个实验,很容易记住是低压交流电源,当然只答交流电源是不应该给分的.对于纸带的分析,可以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出挂重物一端先打点,点间的距离比较近,推知右端与重物相连.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时,要注意两个数据之间所差的时间间隔为5,然后利用a=(sⅡ-sⅠ)/5T2计算出来.出现差异的原因只要知道从摩擦的方面找,是能够得分的.答案:(1)低压交流电源(2)右(3)9.4(4)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存在摩擦(合理即可)三、计算题(共40分)15.(8分)相距12km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km/h,乙的速度是3km/h,有一小狗以6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从甲处跑向乙处,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解析:设甲乙两人从开始出发到相遇的时间为t,则t=xv甲+v乙=128h=1.5h;小狗在这段时间内跑过的路程x路=v狗t=9km;由于小狗和甲同时同地出发,可知小狗的位移与甲的位移相同,故x狗=x甲=v甲t=7.5km.答案:路程为9km,位移是7.5km16.(10分)2003年10月16日4时20分,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14圈后返回地面,飞船安全降落在内蒙古草原,飞船降落时实施软着陆(即接触地面时速度刚好为零).在离地面1.6m时,反冲装置开启,飞船匀减速下落,加速度大小为80m/s2,求飞船在离地面1.6m时的速度.解析:设飞船在离地面1.6m时的速度为v,由v2=2ax得v=2ax=2×80×1.6m/s=16m/s.答案:16m/s17.(12分)一列火车在进站前先关闭气阀,让车滑行,在滑行了300m时,速度恰减为关闭气阀时速度的一半,然后,火车又滑行了20s而停止在车站里,设加速度不变,试求:(1)火车从关闭气阀到停止,所滑行的总路程;(2)火车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3)火车关闭气阀时的速度大小.解析:火车运动的v—t图象如上图所示.(1)火车滑行的总路程就是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x总=300m+13×300m=400m.(2)由图可知,在停止前20s内,火车滑行位移x=100m,此过程可逆向转化为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x=12at2得a=2xt2=2×100202m/s2=0.5m/s2.(3)由v02=at得v0=2at=2×0.5×20m/s=20m/s.答案:(1)400m(2)0.5m/s2(3)20m/s18.(10分)在某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安装了自动拦道木装置,如下图所示.当高速列车到达A点时,道口公路上应显示红灯,警告未超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而已超过停车线的汽车能在列车到达道口前,全部安全通过道口.已知高速列车的速率v1=120km/h,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5km/h,汽车驶过停车线时立即刹车制动后,滑行的距离s0=5m,道口宽度s为26m,汽车车长l为15m.若拦道木关闭时间t1=16s,为保障安全需多加时间t2=20s.问:列车从A点到道口的距离L应为多长才能确保行车安全.解析:为确保安全行车,要求高速列车到达A后至道口的运动时间应等于汽车安全通过道口的时间,关闭拦道木与预留的安全时间三者之和.由示意图可知,对于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要求在高速列车到达道口前通过的距离s′=s0+s+l=5m+26m+15m=46m.因汽车速度v2=5km/h=1.4m/s,故所需时间t=s′v2≈33s,为保证安全,高速列车从A点到达道口所用时间应为T=t+t1+t2=33s+16s+20s=69s.因高速列车的速度v1=120km/h=33.3m/s,所以A点到道口的安全距离L=v1T=33.3×69m≈2300m.答案:2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