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高适《塞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妇泪。——《渔家傲》范仲淹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王昌龄无那金闺万里愁。更吹羌笛关山月,黄昏独坐海风秋。烽火城西百尺楼,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惋伤成分多;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的产生归纳特征内容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边塞诗词的特点㈠、在诗的意象上,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音乐。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1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㈡、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2有帝王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的怨恨;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技巧。(四)、风格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委婉清丽㈢、在表达技巧上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课堂分析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王昌龄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青海答案:⑴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⑵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定。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考链接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回答下列问题:⑴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⑵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高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⑶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不同?蓟(jì)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答:(1)广漠无边,充满凄清与悲凉,但也潜藏着紧张。⑵运用了曲笔,王诗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也可以从虚实或者对比衬托的角度谈);高诗用典故,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3)王诗表达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高诗表达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2006年高考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问题:(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⑵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